美国消费大国染顽疾
自1848年美国人约翰·柯蒂斯首次将口香糖变成商品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口香糖消费国。
据美国口香糖生产协会统计,美国市面出售的口香糖品种超过1000种,每人平均每年要嚼掉300块口香糖。而美国人每年在嚼口香糖上的花费约23亿美元(1美元约合6.29元人民币),这甚至超过“史上最昂贵”的选举开销——2012美国总统大选总开销20亿美元。
上世纪90年代,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独有的嚼口香糖能在比赛中集中精力的习惯更引万千青少年争相效仿,将这一“动作”变成空前的时尚。
伴随着惊人的口香糖消费量,其带来的污染自然也成为美国社会中难以回避的问题。粗略统计,全美一年废弃掉的口香糖重量高达30万吨。口香糖消费大国首当其冲成为口香糖污染大国。遗憾的是,从联邦政府到地方政府,美国目前尚无治理口香糖污染的法律和条例可循,甚至美国社会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也鲜觅踪影。
对此,业内专家分析,一来,在香烟管控相对严格的美国,民众对口香糖可谓刚性需求;二来,口香糖产业的规模对美国经济的作用恐怕难以忽视。
在纽约,遍布大街小巷甚至地铁站台的口香糖痕迹早已融入这座城市。只要稍加留心,便会意识到纽约的地面上长满可观的“雀斑”。本报记者在时报广场周围的一条街道的人行道路面上粗略观察,发现几乎每一块一米见方的路砖上至少有十几块口香糖残渣的痕迹,其中不少已与水泥路面的颜色融为一体。
而纽约人对这“景观”却早就不以为然,常年站在这条街的人行道边散发传单的美发店雇员安东尼奥不停地对记者说:“这没什么,我天天在这也很难注意……”
不过,美国人对于任何事物似乎都有种在两极之间“转化”的浪漫。
在西雅图的最著名的地标派克市场里,就有这样一面被誉为“全球最恶心景点”的口香糖墙。这里的源起其实带着些无奈——1993年,一群戏剧迷排队等候进入旁边的“市场剧院”看戏时,有人出其不意地用口香糖将硬币与一些小物品黏在墙上,众人效仿,口香糖越粘越多。虽然市场管理人员会派人清理,但粘口香糖的行为屡禁不止,索性随之任之,形成如今的独特景点,还成为美国当代街头艺术的代表。类似的口香糖墙还存在于加州的圣比斯保郡。
当然,并非所有城市都对这“顽疾”视而不见,也并非所有人的危机感都被艺术和浪漫取代。
在美国不少城市的街头,垃圾桶顶部就有专门的吐口香糖的设置,甚至有的垃圾桶上还设计了靶子造型的小板子,为的是能够引起行人的兴趣,将口中的口香糖“百步穿杨”地吐中目标,减少污染。
伴随着口香糖污染问题的凸显,近年来,美国的口香糖生产企业也普遍从包装上着手,设计环境友好型包装,即鼓励消费者在嚼口香糖的时候留下包装,并在吐口香糖时吐至包装中再扔掉,避免口香糖粘于各处。
此外,更有少数企业开始高瞻远瞩地开发起了可回收的口香糖技术。使用可回收材料的口香糖经过再次加工,可被生产成橡胶器皿、玩具等清洁材料用品。当然,这意味着要有专门的垃圾分类系统和装置用于此类口香糖的回收,而非当下传统回收设施可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