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16日报道,距离两极最远的赤道国家新加坡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成为可塑造北极未来的一分子。
受访专家认为,新加坡以国际港口和海事工程中心地位成功加入是在意料之中,而北极理事会批准了六个国家的申请,显示这个国际合作组织希望通过展示开放度提高影响力。
理事会昨天在瑞典北部城市基律纳召开第八次部长级会议,通过让新加坡、中国、印度、意大利、日本、韩国成为正式观察员,但是欧盟的申请遭到搁置,因为欧盟禁售加拿大海豹产品,被加拿大视为伤害了其海豹捕猎业。
北极理事会于1996年成立,成员国包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挪威、芬兰、瑞典、冰岛及丹麦,以及代表该地区土著的团体,理事会主要以高层论坛的方式,就可持续发展和环保事务进行讨论。
新加坡在2011年向理事会申请成为正式观察员,当时理事会通过努克会议所采纳的新批准条件被中国学者认为非常严苛,是北极八国为巩固并扩大既得利益为域外国家设定更高门槛。条件包括申请国要对北极事务有兴趣及具备专才、承认北极圈国家主权、承认《国际海洋法公约》为管理海洋的坚实法律基础、接受及支持促使当年理事会成立的《渥太华宣言》等。
不过,新加坡有备而来,充分满足了各大条件,这次还派出经验丰富的驻北极区事务特使司迪齐出席会议。
北极的航海业对新加坡来说充满商机,吉宝新满利是亚洲第一个建造破冰船的公司,早在2008年就为俄罗斯石油巨擘卢克造了两艘能在低温下运作的破冰船,并积极开发能适应北极气候的石油钻井和船只。
吉宝岸外与海事也正在打造首个能适应北极气候的自升式钻井。
另外,覆盖北冰洋的冰层如果在全球暖化的影响下逐年融化,新的北海航线也可能成为从北极国家输送能源南下的航线。一方面,这可能影响新加坡作为途径苏伊士运河的南海航线上重要港口地位,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新加坡的港口管理技术也可在北海航线上派上用场。
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安德鲁·帕尔默说:“这显示新加坡在造船、港口、海事商业等方面的技术得到国际认可。”
在会议之前,有学者认为理事会对中国的申请可能持保留态度,但是专家表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经济体,其庞大能源需求已成为这些北极境内能源输出国不可忽视的市场。
新加坡国立大学能源研究学院能源安全主任佩玛尼博士说:“作为正式观察员虽然能出席高层会议及提出对切身利益相关的课题,但是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成员国决定。而经济上的合作主要还是看双边关系,在这层意义上,大部分领土都在北极圈里的挪威和俄罗斯将中国视为重要合作对象。”
帕尔默教授也说,中国也在冬天会结冰的渤海领域建造大型结构,积极为探寻北极机会做准备。
正式观察员不具投票权,也无权在年会上发言。加拿大在这次会议上取代瑞典,成为未来两年的理事会轮值主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