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频道 > 正文
 
夏耕:鲁新合作突破园区模式 再造升级版山东
2013年09月06日 13:29:17  来源: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图为山东省副省长夏耕接受新华网专访

    新华网新加坡9月6日电(记者 吴磊 实习记者 左昊畅)新加坡是山东第四大外资来源地、第三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场以及第二大外派劳务市场,有1379家企业在山东投资。而山东省在新加坡投资的企业和机构共91家,中方核准投资额为6.21亿美元,已有25家企业在新加坡发行债券、上市融资、设立窗口公司。新加坡-山东经济贸易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上,这一串串数据就像是中国地方政府与新加坡建立的第一个战略合作组织结出的累累硕果。

    山东省副省长夏耕作为新鲁经贸理事会鲁方联合主席在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时说,山东省和新加坡未来的合作突出服务业和城镇化两个重点,在各领域合作中注重智能和环保两大要素,着力实现合作方式和合作层次的升级。

    鲁新合作模式:走出园区 改变体制

    记者:鲁新连理二十年,总结过去和现在与新加坡的合作经验,山东省在转型的过程中发生的转变有哪些?

    夏耕:我们的转变是多领域的。比如从全省的发展战略来看,近来省政府提出了“两区一圈一带”的新布局。第二,在我们的产业中进一步突出了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所以在这些方面经过几年的努力,都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果。

    新加坡和中国最早的、比较成功的合作模式是园区模式,它的代表是苏州工业园区。我们山东和新加坡的合作则没有走园区模式。在与新加坡合作二十年的基础上,我们面向未来、总结过去,提出了新的十六个字叫做“突出重点、着眼升级、双向拓展、多元合作”,还是希望能够充分利用新加坡的资源,充分借鉴新加坡的经验,来推动我们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现在这个发展阶段上,一个园区有象征示范意义,但是它涵盖的领域毕竟还只是一个局部。我们现在希望能够从制造业拓展到服务业,从一个区域的发展拓展到整个城市化进程。同时从经济领域逐步拓展到人文社会管理领域。从贸易交流变成投资交流,甚至进一步拓展到人与人的交流。此外,过去的合作都是单项合作,新加坡到山东投资、培训比较多,那么我们现在希望是双向的,而且我们的企业现在有这样的实力与需要走出来。新加坡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中心,要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总部,建立研发中心、销售中心,还有一些售后服务中心,并且通过新加坡这个中心进入东盟其它国家。

    记者:园区由于是一个集中区域,相关的政策颁布和执行起来更为容易。那么一个省级范围的全面合作,操作起来难度要大很多,如何操作呢?

    夏耕:这里牵涉到一个大问题。现在我们认为招商引资政策只是一个方面。现在不是一个要政策的时代,现在已经转变成一个要环境,要体制和机制的时代。就是指你的环境是不是与国际接轨,你的所有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是否能最大限度体现便利化,你是不是严格依法办事,你是不是为企业服务的。所以倒逼我们的体制、机制要在全省范围内做营商环境。不是在一个点上做,而是在整个山东范围内都努力去改善营商环境。现在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有一定基础,而且在逐步改变过程中,当然这需要一定过程。过去的三十年,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前,那时都是一个开发区展开,加入世贸以后,这些园区争取了10年机会,确实是让大家看到了园区的好处。但随着中国进一步开放,对外不只是货物贸易开放,接下来是服务贸易和投资贸易的开放。那么现在要解决的是环境和机制的问题,而已经不是给政策的问题。园区内确实高效便利,但是走出园区就不行了。所以现在就是要走出园区,就是要在整个环境的塑造上努力。

    记者:山东省和新加坡的合作可谓是中新合作的一个典范,从山东省的角度来说,您怎么看待和新加坡的合作?从中学到了什么经验?

    夏耕:第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这要作为我们合作的前提。我们之所以合作是因为我们的资源禀赋不同、市场发育程度不同,还有我们发展的阶段和战略也不同。所以我们各有各的优势,需要互补,同时需要实现互利共赢。第二,加强沟通,增进互信。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在二十年的合作过程中,双方合作的目标和方式因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不同,各有各的需求,做事方式不同,所以还是需要加强沟通,建立互信,能够充分了解彼此共同的意图,能够在双方合作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寻找利益的共同点和交汇点。第三,政府引导,企业为主。投资合作肯定需要政府来引导,甚至在某些时候发挥主导的作用。但是更重要的还是需要市场机制作为基础,这样才能形成双方合作的有效途径。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编辑: 余南 )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0000125333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