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频道 > 正文
 
耶鲁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石静远教授
2014年03月19日 11:44:29  来源: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耶鲁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石静远教授

    耶鲁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教授

    电邮: jing.tsu@yale.edu

    网站: http://eall.yale.edu/people/jing-tsu

    石静远教授,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博士,耶鲁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教授。教学面向主要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华语语系文学;研究兴趣涵盖离散与华语语系研究、区域研究、比较文学和中国科技史。著作包括Sound and Script in Chinese Diaspora(中国离散境遇里的声音和书写)(哈佛大学出版社,2010)与Failure, Nationalism, and Literature: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ese Identity(失败、国家主义与文学:中国现代文化认同的建构,1895-1937)(史丹福大学出版社,2005);亦曾主编Global Chinese Literature: Critical Essays(全球华文文学)(与王德威合编,博睿出版社,2010),以及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Modern China, 1880s-1940s(现代中国的科学与技术,1880年代-1940年代)(与Benjamin A. Elman班杰明•艾尔曼合编,博睿出版社,2014)。她因开发跨学科的研究项目而荣获许多机构的邀约与赞助,包括德国洪堡基金会、美国梅隆基金会、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高等研究院,以及史丹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等研究中心。她目前在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撰写其最新论著The Alphabetic Mind in Chinese(字母思考模式与华文的遇合),内容将探讨中国文字的物质性变革与超越物质基础的思想革命之间的关系。

    英文主题演讲

    The Strength of Weak Links in the Sinophone System

    弱中显强:华语语系结构运作中一种特殊的纽带关系

    在华文文学的系统中,作家之间的关系正经历时间与空间层面上的重组。这个变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原本平行运作的实体被拉近了距离,而系统的变革也可能重新分化在中国境外的流亡群体,动摇其相濡以沫的预设印象。在世界文学的海洋空间里,亲密关系可能带来不安。已臻全球规模的文学空间被压缩以后,正为超越或巩固以国家为认知单位的文学地理打开新的局面。新的内部视野和平台正逐步开展。它们均热切希望成为比较实践的新站点——并也许期冀同时能够行使权力,启动或取消业已更新的伙伴关系。眼前的现象可谓史无前例:全球、区域、国家和在地的利益从未如此明显地同步展演。从在地与区域联盟的角度出发来处理大规模的文学研究,石静远教授的演讲阐述这些运作貌似弱势的处境,以及边缘如何创建它们自己的边缘。为了举例说明一种在世界舞台上少见的博弈,石教授将台湾置入一个与香港和澳门所形成的动态的三角关系结构,分析台湾文学如何在其内部衍生新的边缘地带,以及它如何处理这种多元性。一般被辨识为在地或跨域的论述在这样的视界里实则共同形塑一种我称作“文学的综理会商”的机制。作为一种在语言与文学系统内部去中心化但却具备创生能力的运行过程,这个机制围绕语言习得的权益及门槛进行动员,而情感寄托与体制(或曰物质)权力的不同组合在运作中被复制以后形成发展不均的景观。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编辑: 余南 )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00001262876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