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频道 > 正文
 
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环境学院建筑系陈煜助理教授
2014年03月19日 11:39:21  来源: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环境学院建筑系陈煜助理教授

    陈煜,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博士,现任该校建筑系助理教授,拥有多年建筑师执业经验。其博士论文题为“Urban Transformation in Semi-colonial China: Gulangyu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1903–1937)”,研究领域包括:外国人在华地权与口岸城市发展、亚洲城市水岸空间的形成与演变、中国近代领事与海关建筑、华侨建筑与东南亚华族建筑、亚洲城市设计与发展等。目前完成的研究课题包括:“Land Rights and Urban Transformation of Treaty Ports in China: Ningbo and Guangzhou”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基金)、“澳门南湾街:过去、现在和将来”(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学术研究奖励金)、“The Study of Mr Ng Keng Siang’s Campus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Nanyang University (1953-1963)”(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研究基金)。其论文“The Making of a Bund in China: The British Concession in Xiamen (1852–1930)” 获得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2008年度最佳论文奖(建筑历史与理论领域)。

    题目:海外华人与中国性:新加坡华族传统复兴式建筑

    摘要: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入侵迫使满清开放通商口岸,西式建筑逐渐流行于口岸城市,20世纪初中国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民族主义的高涨,对传统文化重新认识与评价。在建筑领域,开始对中国传统建筑进行系统的研究,试图提炼出中国传统建筑的固有形式,结合西方现代建筑设计、技术与材料,塑造中国式的现代建筑,出现了大批“中国传统复兴式建筑”。目前对于这一建筑类型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大陆、台湾与香港,鲜少关注其在海外的影响。新马华侨史研究显示海外华人与祖国的密切关联,自1870年代起,满清政府借用政治力量、文化资源和教育等途径,积极打造新马华人的身份认同,增强华人的国家和民族意识,建筑一直是华人表达族群特征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新加坡也出现了一批以现代建筑设计、技术与材料,结合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建筑,本文称之为“华族传统复兴式建筑”,并将通过分析这类建筑在新加坡的兴建过程和造型特征,解读其所包含的民族意识与中国性,从另一个侧面呈现海外华人社会的演变。

    关键词:新加坡、海外华人、中国性、民族主义、华族传统复兴式建筑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编辑: 余南 )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0000126287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