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语言文化中心副主任、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游俊豪
游俊豪,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中华语言文化中心副主任,《华人研究国际学报》执行编辑。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2002),马来西亚理科大学荣誉学士(1996)、硕士(1999)。学术研究领域包括移民和离散族裔、侨乡关系、离散华文文学、新移民。专书有Guangdong and Chinese Diaspora: 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Qiaoxiang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2013), Antara China dengan Tanah Tempatan Ini: Satu Kajian Pemikiran Dwipusat Penulis Cina 1919-1957 (Between China and This Local Land: A Study of Dual-Centred Mentality of Chinese Writers in Malaya, 1919-1957)(Penang: Universiti Sains Malaysia Press, 2011)。文章发表在重要期刊,包括Modern Asian Studies、Cross-Cultural Studies、《长江学术》、《外国文学研究》等。
题目:多元文化公民性:马华论述的历史脉络与当代话语
摘要:21世纪已过10年,建国接近60年的马来西亚(马国)政治继续激荡,意图巩固和改革体制的两种话语逐渐势均力敌,牵动着国族与种族的各种阐释与论述。作为马国重要少数民族的华人,其身份与处境尤为值得探讨,足以反映离散华人参与所在国政治当中的重层性与复杂性。
1950至1960年代,华人在马来亚独立、马来西亚建立的进程里发挥重要的作用,角色鲜明从中国侨民转为马国公民。然而,分化公民性1970年代开始在马国落实,马来霸权主义体现在各种政策上的拟定与实施里,华人由于在马国重层结构里未能权当充分国族,未能彰显完整公民身份,其族群性反而愈加坚实,在文化与教育议题里发声铿锵。
本文尝试申论“多元文化公民性”对解剖马国华人的诉求与向往有所裨益。首先,会回顾马国华人的历史脉络,指陈家族、种族、国族等群体在相继交替的语境当中不断在重组,先后显示华人变更中的文化成色与政治理念。接着,会梳理学界对“多元文化公民性”的学理建构,并勾勒此概念如何提供透彻视角观照马国华人。然后,会检阅晚近华人政治诉求如何力图挣破族群话语的枷锁,奋力构建多元文化公民性的宏图,进而实现稳当的马国国族。的确,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从隔阂性种族到边缘性族群,华人逐渐在国家场域里以公民身份面对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