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20日报道,新加坡民防部队救护员拯救伤患时得背着沉重的救护器材,以致止痛用的麻醉气罐往往被留在救护车上,受困现场的伤患如果无法马上被送回救护车,就不能及时止痛。为解决这一问题,新加坡中央医院和民防部队合作,测试两种便携式止痛药,让救护员可直接在现场为伤患施药,减轻痛楚。如果测试成功,这两种药可能取代现有止痛方式。
![](126292752_13952839029841n.jpg)
民防部队目前已开始让两批救护员分开测试这两种便携式止痛药,图中的这个模拟伤患正示范使用甲氧氟烷吸入剂。(周伯荣摄)
其中一种新药是澳大利亚制药商生产的甲氧氟烷(methoxyflurane,商品名为Penthrox),它就如哮喘喷雾剂一样,在吸入后数秒内就能发挥药效。另一种是医院里常用的注射剂曲马多(Tramadol),这种药物也可在几分钟内止痛,但存在被针头刺伤的风险。
现用止痛麻醉气体气罐至少8公斤重
新加坡中央医院已训练约180名救护员,并于一个星期前开始在30辆民防救护车上展开试验。在首半年,一半救护车上的救护员将为符合条件的伤患施以甲氧氟烷,另一半用曲马多,当这两组团队分别累积100个伤患资料后再对调药品。最终两组团队各收集的200个伤患资料将用以比较两种药物的有效性,比如止痛程度、施药速度和药物麻醉速度。
新加坡民防部队现有的止痛方法是使用一氧化二氮(Nitrous Oxide,商品名Enthanox)。一氧化二氮是常见的麻醉气体,常用于牙科治疗和分娩手术。吸入后可能会产生欣快感,因此这种气体也俗称“笑气”(laughing gas)。同氧气类似,一氧化二氮装在至少8公斤重的气罐里,使用时救护员得打开气罐,再为伤患套上面罩。
由于救护员还得扛着其他救生器材,因此他们通常会把一氧化二氮气罐留在救护车内。
新加坡中央医院紧急医学高级顾问医生王英福副教授说:“如果救护车是去处理一起车祸,伤患骨折受困车内,而救护车停的位置与伤患又有一段距离,等到救护员为伤患止痛时已经拖延了时间。”
甲氧氟烷的优点是不存在用药过度的问题,病患开始感觉晕眩时就会停止吸入,但不适合肝病和肾病患者。这种药在澳洲使用20年,一直没有被其他发达国家使用。王英福解释,这是因为欧洲国家的救护队通常有医生可现场处方止痛药吗啡。在美国,一般救护员可选择的药物更多,相比之下,本地的救护员受到严格管制,不能用吗啡。至于曲马多,跟吗啡也不同,无需医生处方就能由救护员注射,但不适合有癫痫症的患者,因为注射时可能会刺激病患。此外,服用抗抑郁症药物的患者也不适合使用,因为曲马多可能同抗抑郁症的药物产生不良反应。
符合条件伤患才能试用新止痛药
在试验期内,为确保接受这两种止痛药的伤患情况一致,伤患须符合一些条件,比如年龄得在16岁以上,疼痛程度在三级或以上(最高十级)、背部和四肢受伤、治疗时清醒、血压正常、妇女没有怀孕,没有服用其他止痛药,以及没有腹痛和胸口疼痛等。如果不符合测试条件,救护员还是会用一氧化二氮进行麻醉。
新加坡民防部队去年处理了大约14万起案件,其中近四万起属于创伤案件,比如车祸、运动受伤、烧伤、跌伤、割伤、打架受伤和工业意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