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频道 > 正文
 
分论坛“东南亚华人与中国”:历史的变迁 新时代的诠释
2014年03月22日 08:58:50  来源: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3月22日电(记者 左昊畅 实习记者 陈丽婷)东南亚作为华人华侨重要聚居地之一,一直受到海外华人华侨研究学者的重视。在21日举行的“海外华人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方法、理论、视域”国际学术会议上的“东南亚华人与中国”分组研讨会上,南洋理工大学(“南大”)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中华语言文化中心高级特聘员李元瑾教授、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曾玲、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助理教授张碧君就此论题进行论文发表。本次研讨会由日文武藏野美术大学造型学部教授廖赤阳主持。

    图为“东南亚华人与中国”研讨会,左起曾玲教授、李元瑾教授、廖赤阳教授、张碧君助理教授。

    南大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中华语言文化中心高级特聘员李元瑾教授发表了题为《东南亚华人与中国:互动与疏离、规律与模式——从新加坡个案切入》的论文。论文首先探讨东南亚华人与中国之间互动与疏离的历史轨迹,探索华人社会的发展规律与纵横模式。其后自新加坡切入,观察华人与中国的离散、互动,再将研究范围扩展到马来西亚与印尼,结合历史背景与各国国情,总结出新马印拥有相似的历史发展规律和纵向重复模式,惟因受本土元素(如人口比率、政府政策)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制约,于是形成三地同中有异、各具鲜明特色的横向模式的结论。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曾玲则着眼于数字,她的论文《以数字实录华人社会的历史图像:华人社团账本与二战前东南亚华校研究的一个个案》透过对应新学校财务收支运作的具体与细致的研究,考察二战前应新学校的基本状况及特点、讨论这一时期应新学校在办学上的社群化、财务运作制度化与经费来源多元化的三个基本特征。她认为通过研究华人社团账本,不仅可拓展东南亚殖民地时代华人社团经济史的新研究领域,还能为东南亚华人历史研究提供新资料与新视角。

    来自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习的张碧君助理教授从“中国梦”出发,在研讨会上发表论文《探析东南亚华人的中国梦想象:一梦各表或各表一梦?》,勾勒“中国梦”对东南亚华人的身份与文化认同的影响。张碧君助理教授认为“中国梦”的提出,给东南亚华人提出一个可想象的、可追求的理念,成就华人的想象与再现空间,连接东南亚华人,编织他们在在住国生活愿景与期许。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编辑: 余南 )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00001263012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