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频道 > 正文
 
分论坛“侨乡与侨务”:海外华人社团和中国的侨务政策
2014年03月24日 16:52:13  来源: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3月24日电(记者 杜婉绮 左昊畅)南洋理工大学(“南大”)中华语言文化中心、人文与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海外华人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方法、理论、视域”国际学术会议,3月22日主题为“侨乡与侨务”的分论坛会议上,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龙登高教授、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沈惠芬,厦门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水海刚、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吴前进分别进行论文发表。研讨会由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曾玲主持。

    图为分论坛“侨乡与侨务”现场,从左到右依次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曾玲、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龙登高教授、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沈惠芬、厦门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水海刚以及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吴前进

    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负责人、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龙登高教授在《海外华商主导中国外资:近年来的强势成长与深刻变化》的论文发表中说:海外华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世纪之交一度相对低迷。近八年来则强势成长,亚洲华商在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中的比重逐年稳定上升。同时海外华商平均投资额也大幅增加,超过欧美日韩企业的水平。这一格局变化耐人寻味。中国经济与市场快速发展,变动不居,海外华商更具适应性,并利用自身独有的优势,紧贴中国政府的经济规划和发展导向,抢占先机。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侨资企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日益本土化的趋势使之全面融入中国经济脉动之中,优质侨资企业越来越强壮,一批华商品牌在中国本土成长起来。国内外资本市场的发展,推动了侨资传统产业的资本形成与技术升级,侨资科技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侨资企业优胜劣汰,呈现新的格局与国际竞争力。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沈惠芬论文发表的题目是《构建东南沿海侨乡女性史:资料与方法的探讨》。她认为,中国人口国际迁移中的东南沿海侨乡女性的历史,长期为学者忽略。构建这群女性的历史,关键在于研究资料的获得与社会性别研究方法的运用。除了在各地档案馆、图书馆、资料室、私人收藏家等处尽可能地搜索相关资料外,田野调查是发现、获得新研究资料不可缺少的途径,特别是寻找相关女性进行口述历史访谈,对构建这一群体女性的历史尤为重要。同时,运用社会性别研究方法对构建东南沿海侨乡女性史有着特别意义。

    论文《跨界与构届之间:海外华人与现代中国:基于华人社团网络的分析》由厦门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水海刚发表。他提出,海外华人社团的跨国网络及跨国活动之于现代中国的影响,仍需进一步考查。二战前,东南亚地区的华人社团凭借各种关系网络从事了大量的跨国活动,在广义上其被视为海外华人与近代中国关系的体现,在具体层面上,其更是被细化为经济捐献、投资、响应中国的各种政治社会活动等。从历史的演进情况来看,现代中国的形成与融合西方经验与华人模式的“南洋要素”密不可分,后者甚至可被视为除西洋、东洋之外影响现代中国的重要要素。而从作用方式和效果而言,海外华人社团较为成功地建立起其与中国的“高位界限”,从而实现了除经济捐献、投资、响应之外的全方位信息与观念的输入。而后者之于现代中国的形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吴前进在论文《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的新思考:以近十年中国侨务政策为视点的探讨》中,阐述华侨华人与中国国外侨务政策的相互促进关系,以及侨务政策的主要依据和思想原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和平发展以及移民运动的深入,促进了中国侨务政策的发展和更新。其主要落脚点为:一是确立了以国内侨务工作为基础,以国外侨务工作为主导的方针,显示海外侨情变化的主流态势和中国侨务工作的战略定位;二是确立了为侨服务和为中国国家大局服务的统一,即把华侨华人利益结合一起,同时继续鼓励华侨华人融入住在国社会,和当地人民打成一片。透过引导、扶助、支持与关怀等方式和手段,促进中国和华侨华人住在国关系顺利发展。吴前进也认为,随着全球化时代移民运动的持续深入,中国国外侨务政策仍将面临如何平衡好国家利益、华侨华人利益和住在国利益的三位一体格局,从而为移民与国家关系的良性互动寻求更为广阔的政策实践空间。

    在最后的问答环节,论文发表者回答了来自全世界学者的提问,就有关侨乡和侨务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编辑: 高菲 )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0000126309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