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新加坡频道3月25日电(记者 左昊畅 实习记者 陈丽婷)22日在由南洋理工大学(“南大”)中华语言文化中心、人文与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海外华人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方法、理论、视域”国际学术会议上,三位来自南大中文系的教授魏月萍、许维贤、游俊豪分别在以“马来西亚华人身份认同”为主题的分论坛上发表了主题演讲。本次研讨会由台湾国立交通大学客家文化学院人文社会学系教授兼院长张维安教授主持。
南大中文系助理教授魏月萍在研讨会上发表了论文《“公民性”的拓展:离散公共领域与华人研究》。论文以华人文学研究作为分析的对象,研讨如何引入“公民性”的视野,打破狭隘的族群性与地方观念,建构具批判性的文学离散公共领域,并追问文学公民性如何成为理解华人自我认同与文化意识转向的方法视野。
同样来自南大中文系的许维贤助理教授则从马来西亚华人电影(“马华电影”)角度出发,他的论文《本土化、身份认同与阶级问题:以马华电影的华巫关系为例》提到当下马华电影正式被马来西亚当局承认为国产电影的组成部分,这是马华电影迈向本土化的里程碑,同时马华电影把各族群的底层问题提升到公民的阶级问题并进行再现,而马华导演的身份认同处于多重认同的复杂状态。论文通过回顾和分析马来西亚华人电影对“华巫”关系的再现,有意反思离散论述和反离散论述的各自边界,重新检阅和确立马华本土化的正当性。
图为中华语言文化中心副主任、南大中文系助理教授游俊豪在研讨会上发表演讲
中华语言文化中心副主任、南大中文系助理教授游俊豪通过梳理马来西亚华人历史脉络与观察马来西亚华人当代话语,看华人的多元文化公民性。他的论文《多元文化公民性:马华论述的历史脉络与当代话语》尝试申论“多元文化公民性”对解剖马国华人的诉求与向往有所裨益。论文首先回顾了马国华人的历史脉络,指出家族、种族、国族等群体在相继交替的语境当中不断在重组,先后显示华人社会变更中的文化成色与政治理念。接着,作者也梳理了学界对“多元文化公民性”的学理建构,并勾勒此概念如何提供透彻视角观照马国华人。然后,作者又检阅了华人政治诉求如何力图挣破族群话语的枷锁,奋力构建马来西亚国家多元文化公民性的宏图。作者认为,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从隔阂性种族到边缘性族群,华人逐渐在国家场域里以公民身份面对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