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频道 > 正文
 
曹云华:吸引海外华人从“引资”到“引智”
2014年04月01日 09:06:36  来源: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4月1日电(记者 杜婉绮 左昊畅)南洋理工大学(“南大”)中华语言文化中心、人文与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海外华人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方法、理论、视域”国际学术会议于21日举行。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兼华人华侨研究院执行院长、《东南亚研究》(双月刊)杂志社社长曹云华中文分组会议中进行了“中国和平发展呼唤华人华侨研究:近十年来中国华人华侨研究的新特点与新趋势”的论文发表研讨。研讨会后,曹云华教授接受了新华网新加坡频道记者的专访。

    图为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兼华人华侨研究院执行院长曹云华接受新华网新加坡频道记者专访

    记者:随着中国华人华侨研究的内容的扩张,新的侨乡也被纳入研究的对象,这方面的特点如何?

    曹云华:我们以前说的侨乡,更多谈的是老的侨乡,比如说像福建的闽南地区,广东的梅州,还有就是开屏,这些传统的侨乡。那么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人出去做生意,有些成功了,有些失败了。特别是欧洲这几年经济困难,很多欧洲的华人华侨觉得在欧洲很难立足,以后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就选择回国。所以,一些新的侨乡,特别是浙江、福建的新侨乡也值得我们注意。

    记者:新的侨乡,还有归国的华侨,归国的留学生,他们的回国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整个国家的变化起怎样的作用?

    曹云华:应该有积极意义的。因为这些华人华侨,他在海外积累财富以后,拿回来中国投资。所以我们现在说中国现在的外资,从发展的环境来看,早期,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大部分都是侨资。后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程度越来越提升,真正的外资进来越来越多了。现在可能侨资的比例占得比较少,但是早期绝对是侨资占了主要地位的。侨资作为资本,资本就是逐利的,所以很多国家的政治家,经常拿这个问题来做文章,说很多华人华侨在海外赚了钱,把钱拿回中国去投资。特别是很多东南亚的华人,成为一些东南亚的别有用心的政治家,特别是在选举的时候用来做文章的对象。他们会说,“这个大老板,在我们这里赚的钱,又拿回中国去投资,他不爱这个国家”。其实这个问题我觉得根本不存在,因为这些华人,应该说他可能会有血浓于水的观念,有一种家乡的感念。但他的国家已经不是中国了,比如说在印尼的话,他的祖国就是印尼。他把钱拿到中国投资,完全是出于一种投资的理念。投资是要赚钱的,哪里好赚钱,资本就往哪里动。资本是逐利的,本身没有国界。所以,所有的资本家,包括华人的资本家,他在哪里投资,应该说利润是主要的考量。当然他会有乡情,一种血浓于水的情感,但更多的考虑还是要赚钱。所以他在中国投资不是不爱利益,我认为这两者是不矛盾的。

    记者:老一辈的华侨们,像您讲的,把国外赚的钱带去中国。那现在随着我们中国的崛起和壮大,新一辈的再回到中国去的华侨,他们在思想上或者是行动上是不是有一个很大的不同?

    曹云华:你说的这个要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回来的华商,就是从国外赚了钱的,回国再投资。现在我们国家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就是说不再是缺少资本的一个阶段,不像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初期,是一种缺少资本,需要大量的外资进来的年代。对现在的中国来说,资本应该说不再是短缺的要素,现在更或缺的是人才,是海外先进的技术。所以我觉得现在中国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多的是人才和技术。所以我们现在强调的工作重点是“引智”。要在“引智”方面发挥作用,就是引进智力,就是从海外的华人人才里面,发现一些对中国改革开放建设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的一些人才引进来,为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的支持。从“引资”到“引智”,这也反映了我们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个过程,以及变化。

    记者:之前我们讲的这个研究方向是很冷门的,现在是因为什么原因变得热门呢?

    曹云华:我在前面谈到,从冷门到的显学的一个转变。这个转变有很多原因,一个是客观的原因,就是说现在海外的华人华侨越来越多了。比如说去年有五千万,今年国侨办领导人的提法是六千万,从五千万到六千万。就是说现在我们走出去的中国人越来越多,那么这就是客观的要求需要我们去研究这些海外的华人,以及他们在海外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另外,从我们这个学科的发展情况看,跟研究队伍的自身的推动也有关系。另外政府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以前教育经费投入很少,现在却逐年逐步增加。而且这几年中国强调一个软实力,软实力就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是联系在一起了。 我认为华人华侨研究应该说它跟中国提出的软实力也是有直接联系的。

    记者:华人华侨的研究成果在转化成实际运用的方面,会不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曹云华:其实我认为,最近十几年,这种转变是很自然的过程。一方面是我们的政府部门越来越强调,特别是习总书记上台以后,特别强调发挥智库的作用,智囊的作用,尤其是发挥高校和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监测咨询作用。通过他们来为我们政府的建设提供更多的科学理论依据,克服以前的片面的决策,因而导致很多不良的后果。我们一直以来强调,决策要科学化,科学化就是要更多地发挥智库的作用,把高校的社会科学家的一些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政策,这个就是科学化。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国家领导人到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就是刚才说的我们的学者实现价值的途径是多元化的,不是说你一辈子出一本书或者两本书,就实现了价值,研究报告被政府采用了,这也是实现了我们的价值。所以现在是从两个角度来看,一个从政府角度,一个从学者角度。

    记者:东南亚作为全球华人集聚较多的地区,尤其是新加坡,75%都是华人,所以相对来说华族的文化和中国大陆有源远流长的关系,那东南亚的华人文化和其他国家的华人文化有什么不同?

    曹云华:我就是做东南亚的华人华侨研究的,我二十年前就来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做研究。东南亚的华人华侨和欧美的华人华侨有很大的差别,全世界主要的华人华侨主要还是在东南亚地区,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从绝对数上看,印度尼西亚是最多的,一千多万。从人口的比重来看,那是新加坡,百分之七十多,接着是马来西亚,百分之二十四。我在二十年前的文章就提到,东南亚是对中华文化保存比较好的地区。我在东南亚作研究期间,专门利用过年的时候,来东南亚考察当地华人是怎么过年的。我感觉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受西方的冲击,过年已经没什么传统的味道。尤其是西方的文化进入到大陆,特别是在沿海地区广东一带,冲击越来越厉害。年轻人都不愿意过传统的节日了,春节什么节都不想过了,反而过西方的节日,比如圣诞节、情人节什么的特别流行。当时我就写了一篇文章,谈到年味的问题,在泰国、马来西亚特别浓,在中国、在广州反而感受不到过年的气氛。当时就有这样的感触,现在中华文化的传统的东西,反而要到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去找。

    这几年的情况,慢慢的有点改变,现在我们各级政府越来越强调要发挥传统的东西。但是我觉得和东南亚的华人华侨相比,还是不行,我们的传统丢得太多了。前年,我去了印度尼西亚的西加里曼丹岛,那边很多华人华侨,有一个城市叫山口洋,人口20多万,其中的60%是华人,而且主要是客家人。他们保留的客家文化,你在中国大陆客家人集中的地方都找不到。比如正月十五闹元宵,很多东西我在大陆都没见过。他们抬着供奉的神游行,中国各种各样的神那边都有,但中国很多传统的东西却基本上都没有了。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编辑: 李小雨 )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0847126335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