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新加坡频道3月31日(记者 左昊畅 实习记者 陈丽婷)意大利与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两国人民都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重视家庭观念,但在经商、文化上又有很多不同之处。近日在新加坡举行的“海外华人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方法、理论、视域”国际学术会议期间,新华网新加坡频道记者专访了意大利圣心天主教大学教授梅毕娜,这位意大利教授以流利的中文介绍了新一代华人在意大利的生活和经商情况,并讨论了中华文化在意大利当地以及华人社会的推广和传播。
图为意大利圣心天主教大学教授梅毕娜
记者:中国文化在意大利当地流行吗?
梅毕娜:意大利人十分喜欢中国文化。意大利所有大的大学都有中文系。在意大利拿波里,有一所1793年创办的汉学中心,是欧洲最古老的的汉学中心。我除了上课以外,还参加了一个中国-意大利文化协会。我的演讲是义务性质的,会在意大利各地介绍中国文化,也吸引了很多人来听。春节的时候,意大利很多大城市,比如说米兰,都很流行舞龙舞狮,很多意大利人会去围观。
记者:中国华人在意大利落地生根,两国文明是否有相近之处呢?
梅毕娜:在很多方面意大利人和中国人有相近之处。首先,意大利和中国一样,都有浓厚的文化背景。联合国的文化部有一个名单,承认意大利在古迹拥有数量上是第一名,第二就是中国。所以很多意大利华人知道这个消息,都很高兴,生活在异国,还能感受到同样浓厚的文化背景。中国人有很强的文化认同感,意大利人也是如此。
第二个是家庭观念。意大利人的家庭观念很强,意大利的社会、经济也是以家庭为主。意大利著名的时尚企业,都是家族企业。而中国人也是,中国人在意大利开企业都是以家庭为主,餐馆也是家庭餐馆为主,这种家庭观念被两国人民接受并且被重点突出了。
记者:第一代华人与第二代华人的生活、思维方面会出现很多不同之处吗?
梅毕娜:我认为并不会。其实两代中国华人,还是有很多共通之处的。这两代华人,因为他们都经历过意大利的教育,都是在意大利出生长大的。他们之间说意大利文,他们不常说中文。
第二代华人大多数都说不好中文,甚至不会说中文。在他们家里都说方言,普通话反而变成了第二语言。而且第二代华人大多数也没有在中国上过学,没有受过普通话的训练。在意大利出生并在意大利长大的新一代华人,是受意大利教育的年轻人,他们有的不习惯回去中国,而且常常好几年都不回去了。
记者:与意大利社会完全融合的华人,在他们的生活当中还会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吗,还是说已经完全意大利化了?
梅毕娜:他们生活中还是有中国传统思维和文化的影子的。比如说他们和家族的关系十分密切。意大利华人创业的资金都是中国来的。他们的启动资金大多是来自亲戚、朋友的钱。另外,结婚送红包这个习俗在意大利保存得很好。华人在意大利结婚时,亲戚朋友都会送钱送红包。家里人结婚,红包规定是1000块欧元。普通朋友最起码500块欧元。然后他们利用这笔婚礼礼金来开工厂、餐馆或者旅馆。因为启动资金是从家里、朋友那里借来的,所以他们必须拼命工作,以便可以把钱还给家里人。
中国人有企业家精神,而且能吃耐劳,意大利人不能吃苦,特别是年轻意大利人不能吃苦。意大利年轻人失业率高,而华人失业率低。华人不怕工作累,也不怕工作苦。中国人非常奋发向上,中国年轻人经常说我的梦想就是要开办自己的企业,自己的工厂,不要给别人打工。
记者:您的论文里有提到意大利华商商盟,可以跟我们介绍一下吗?
梅毕娜:意大利华商商盟是年轻华人企业家自己创办的,目的是要跟意大利的年轻企业家联合在一起,成为意大利和中国之间的桥梁。华人有很好的经营思维,而意大利人有很好的创新思维。华人欣赏意大利的设计和创意,但是没有人去推广意大利创意,没有人去用一个经商的理念来扩大化经营这种很好的创意。因此成立这样的组织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