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频道 > 正文
 
钱小军: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应“指哪打哪”
2014年04月17日 08:46:05  来源: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4月15日电(记者 吴婷) 企业社会责任(CSR对很多中国企业来说,并不是陌生的话题。在监管部门和各个协会的推动下,很多中国企业,尤其是国企和上市公司会定期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但另一方面,学者指出,没有统一、前瞻性的规划,对CSR认识偏差等问题也普遍存在。4月11日,在清华大学与新加坡管理大学联合主办的“城镇化与城市治理”国际论坛上,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钱小军接受了新华网新加坡频道专访。在她看来,目前很多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往往是“打哪指哪”而非“指哪打哪”,缺少系统性规划,同时缺乏对员工等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关注。

    图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钱小军在新加坡管理大学-清华大学“城镇化与城市治理”国际论坛上

    新华网:您如何看待中国企业近年来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工作?

    钱小军:中国很多企业慈善方面做的还不错,像希望工程、自然灾害的捐款。还有一些持续性的捐助,例如跟踪某一类弱势群体、参加地球一小时等等这样的活动,但是从学界来看,我们所提倡的CSR和企业的理解还是有偏差的。

    近年来,由于政府、行业协会的要求,很多企业开始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这点上,不论这些报告的质量如何,我一直认为,有比没有要好。因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者是可持续发展报告,本身就是一种动力。企业要写这个报告,就必须去找可以写进去的素材,推动他们去主动做一些事情。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报告更像是好人好事的罗列,没有持续、系统性的规划。慈善捐款并不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全部。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是,企业应该利用自己的特长去帮助解决社会问题,社会责任实践应该包含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中,而不是一次性、不可持续的资金投入。  

    新华网:相对CSR,目前还有一个比较新的提法CSV(创造共享价值),业内对此有何认识?    

    钱小军:CSV是近年来由西方学界提出的一个概念,实际上就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里讲的义利共享,即企业可以通过创造共享价值,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获取自身发展。企业获取利益和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并不是矛盾的,二者之间可以是互相推动、良性循环的   

    以去年我们调研的一家大型跨国企业为例,这家企业有一块业务是医疗器械。从企业拓展市场、增加市场占有率的角度来讲,肯定是希望卖出更多的高价仪器和设备。但根据前期的市场调研,这家企业发现,在中国一些大型仪器只能在大中型城市配备,一方面是由于设备造价很高,在一些小城市、城镇以及农村地区很难普及;另一方面,实际上很多初步诊断不需要这么精密的仪器。

    所以后期这家企业的研发部门针对这一市场特点,开发了一些小型的便携式仪器来满足农村及小城市、城镇的需求。这就是一个很好的CSV案例,企业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来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同时也从中盈利。近年来在国内,我们也希望通过一些好的案例来激发中国企业,将社会责任和它们的商业战略融合在一起,实现利共享。  

    新华网:证监会、交易所近年来一直在推动上市公司去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这些报告的质量如何?主要问题在哪?有何指标去考量这些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

    钱小军:目前国内企业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系统的规划,往往是“打哪指哪”而不是 “指哪打哪”,没有前瞻性。好的社会责任报告书,不仅应该告诉大众,企业今年在社会责任实践方面做了什么,更应该说明企业未来一年或者几年的规划。很多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目前都存在缺乏长远、持续规划的问题,每年都在重复过去做过的事,愿意多做就多做,不愿意就少做或不做。同时,也缺乏一些自我审视的内容,例如企业在什么地方还做的不够,希望明年有何改进等,没有自我监督和自我激励的意识。

    另外,目前中国很多企业还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即企业社会责任都是向外的,没有向内的。没有对企业内部的利益相关者做出足够的关注。例如员工的安全保障,我们现在大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员工安全也是社会责任。这都是未来需要改进的地方。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编辑: 余南 )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0000126392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