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频道 > 正文
 
《舌尖2》开播 美食背后的文化提升节目品质
2014年04月20日 10:22:22  来源: 广州日报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原标题:你是为美食垂涎,还是因情怀落泪?

美食之外的人文关怀打动人心。

广州美食被指“戏份”太少。

  《舌尖上的中国2》开播观众刷屏谈感受

  观众期待已久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下文简称《舌尖2》)前晚在央视开播。与第一季风格相似的解说词、配乐以及精致且极富电影感的画面,让观众看得“口水直流”。第一集《脚步》把食物与乡愁结合,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怀让不少观众在流口水的同时也流下了“思乡”泪。但也有广州观众吐槽,美食部分看得还是“不够过瘾”。有网友表示:“都说食在广州,广州的美食都去哪儿了?”对此,《舌尖》系列总导演陈晓卿呼吁观众不要太着急,进入《舌尖2》的广州美食并不少,比如广州早茶等,不过广州美食较多地集中在第7集,将于5月30日播出。

  策划:徐晖

  撰文:莫斯其格

  流口水了吗?美食再度勾起馋瘾

  说起《舌尖》系列,相信很多观众不会忘记总深夜播出的第一季,看得人饥肠辘辘。因此,《舌尖2》开播前,不少观众都表示要“准备好纸巾、零食”。但虽然早有准备,不少人还是“边看边流口水”。

  前晚,《舌尖2》播出的第一集是《脚步》,而非最初公布的《时节》。对此导演透露,这样的调整是为了更好地吸引观众。《脚步》以白马占堆爬40米高的树采集野蜂蜜开篇,其中尚未出现专业大厨制作的精致菜品,所有美食均为受访的普通人亲手制作:鱼酱炖稻花鱼、煎饼卷大葱让人“口水直下三千尺。”

  但也有观众认为《脚步》里美食的画面太匆匆不过瘾。对此,该集导演李勇说:“每一集的定位不同,美食的比例和构成肯定也不同,后面几集美食的量会呈现不同比重,不要因为我这一集就对《舌尖2》做出判断。”

  掉眼泪了吗?镜头蕴含人文关怀

  相比《舌尖1》,《舌尖2》加入了更多的人文关怀,用人物故事带出地方美食,比如海边渔民为女儿学会捕捞跳跳鱼;留守儿童等到父母回家制作鱼酱等。而解说词中“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这样对于乡愁的解读更是让观众也回想起自己家乡的味道。

  不少观众在微博上称,看《舌尖2》,最意外的是流下的不只是口水还有眼泪。有观众表示:“看到美食,感动得哭……这是为什么?”也有网友说:“跳跳鱼爸爸,眼里满满的父爱。”

  还有观众认为,看《舌尖2》,是一次“眼睛的旅行”。这档节目已不局限于美食。各种食材的相关知识,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人们不同的生活状态等等让人观后收获颇多。

  但也有网友认为,《舌尖2》里的人文话题过于刻意,“这一季加入了很多社会性的话题,虽然人文关怀也是好的,但是我其实只想看吃货食材啊!关注留守儿童的话题可以留到新闻频道好吗?”

  你掏钱了吗?

  “舌尖”系列引发“舌尖上的商机”

  前晚节目播出期间,各个社交平台上都被这部纪录片“刷屏”。有网友感叹说:“微博上、朋友圈里,好像大家都在看同一个频道。”昨日下午,《舌尖2》公布了收视数据,第一集《脚步》全国网收视率1.572%,开门红!

  《舌尖上的中国》系列除了引发话题还引发了“舌尖上的商机”。

  第一季节目走红后,在网上按图索骥购买相关食材的粉丝一周内就涌现了近600万人。第二季,吃货们也相当给力。前晚第一集刚刚播完,电商就宣布:“近千名网友询问有没有雷山鱼酱。”而节目中涉及的各种食材也都可以在网上同步购买:从林芝野生蜂蜜到四川烟熏香肠再到三门湾小海鲜,甚至陕西红油泼辣子都能找到。“舌尖上的商机”还远不止于此。围绕《舌尖2》的赞助、冠名和营销都在发酵,商家都期望借着这部人气沸腾的纪录片赌一把。据悉,来自央视2013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上的数据显示,某厨具知名品牌和酒类品牌分别花了4000多万元成为《舌尖2》全媒体合作伙伴。

  此外,旅游业也瞄准了《舌尖2》带来的商机。前晚节目播出后,浙江的三门湾迅速成为搜索热点。台州渔民驾着夫妻船在浙东沿海熬夜捕鱼、带着女儿在滩涂上用独特技术钓跳跳鱼的温情场景都让观众跃跃欲试。随着节目的播出想必还有更多地方成为旅游新热点。

  吃货行动

  有人按图索骥,有人学着烹饪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自诩“吃货”的叶先生透露,自己看美食节目时会拿着纸笔做记录:“把那些让人心动的地方记录下来,再跟三五好友一起去吃,这就是按图索骥的乐趣。”叶先生称,自己跟好友组了“吃货团”喜欢到不同地方觅食,“听到谁的朋友介绍哪里有好吃的,就问清楚地方集体去‘鉴定’,如果大家都觉得好的,自然还会去第二次,反之则果断放弃!”他觉得遗憾的是《舌尖》系列谈到的广州美食实在太少,“广州好吃的地方这么多,《舌尖》怎么也不来介绍介绍?”

  但对于黄师奶来说,更喜欢观看介绍烹饪的节目:“有节目介绍家常菜的做法,有的是介绍怎么煲汤,我会经常看,用你们的说法是,找灵感!做饭做多了,有时真的没感觉,不知道下一顿要做什么,老公和女儿又不肯‘点菜’,那我就看电视,电视教什么就做什么。这个办法还挺管用的!”

  延伸阅读

  美食节目经久不衰

  《舌尖上的中国》走红后,美食类节目吸引了更多关注。其实,这类节目经久不衰。

  美食类节目大致分为几种。一种是教学指导类,主要由主持人或者嘉宾现场操作并讲解,直接向观众介绍烹饪技巧及营养学知识等等,比较知名的有《天天饮食》等。第二种是旅游体验类,主持人以观众视角体验品尝各地美食,介绍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比较出名的有《蔡澜叹美食》等。还有现场竞技类,以比拼厨艺为主,具有竞技类真人秀节目的特点,像央视的《满汉全席》等。当然,也有《志云饭局》这样打着美食旗号的明星访谈和《美女厨房》这种让明星出糗的节目。

  有业内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承认,美食节目收视并不抢眼,但受众面广,更容易获得观众认可。

  七嘴八舌

  萌猪: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吃的在电视屏幕里,我在电视屏幕外。

  吃了吗:我想很多人与我有相似经历,晚上不睡觉爬起来,找到家里最后一包榨菜,啃完再回到床上。

  芋圆1号:幸好家里炖了腊猪蹄汤,否则要口水漫金山。

  奔月奔月:《舌尖上的中国》勾出的不仅是食欲,还有乡愁!留守儿童一年中与父母共同劳作的半个月,却是最幸福的半个月,辛酸。

  摸鱼儿:拍得很棒!不止有美味,还有人文关怀,留守儿童那段看得我嗓子眼都堵住了。

  废墟:完全没了第一季淡然乡愁的感动滋味,刻意煽情纠结人情乡味,素材太多展开太广,有些凌乱。

  娱评

  文化提升节目品质

  很多观众是奔着美食的诱惑去看《舌尖2》的,但它让人印象最深的却不是美食,而是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

  在《舌尖2》第一集中乡愁打动了观众的心。与城市生活相比,一份家乡味道带来的不仅是思念,更是心灵的慰藉。不少观众直言,看得流下热泪,“吸引我的并非是各式美食,而是不同地区人的生活方式,看着他们,想想自己,越发觉得自己幸福,更懂得珍惜。”

  确实,跟其他电视节目相比,《舌尖》最为突出的就是其中的文化气息,人们的味觉记忆、家常情感,都在镜头里通过美食和美食制作过程得以传递。如今,若干综艺节目选择用明星来做噱头,却没用文化提升品质。对于节目来说,“耐看”才是吸引观众的长久之计。毕竟,在浮躁的生活中,观众更需要从节目中有所收获。

  如今打着文化旗号的节目也不少,但能够得到观众认可的并不多。《舌尖》系列走红,除了内涵,表达方式也是成功的因素。《舌尖2》就算看起来有些轻描淡写,但它的娓娓道来绝对不会减弱心中的那一丝情感共鸣。它像朋友聊天,让你找到那种久违的故乡情感——对于纪录片来说,这是很罕见的将一对矛盾体融合在一起的方式:所谓纪录片,最基本的镜头要求就是冷静、客观,《舌尖2》用了最温情的方式来冷静。在它娓娓道来式的讲述背后,你完全可以想象出,那蜻蜓点水般的家乡美食在如今诸多“流浪”在城市里的人们心中勾起的那种触动。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编辑: 高菲 )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54621264105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