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干练的职业装里,装着一个温婉的黄菡。这是见到她时的第一感觉。这位40+的女性,面部已然有岁月的变化,但洋溢着一整脸的幸福,声音柔和甜美。
作为情感顾问、《非诚勿扰》的嘉宾主持,黄菡身上似乎贴满了诸如“全民女性代表”之类的标签。因而,在近日《新周刊》关于生活家的一场论坛上,我和她促膝而谈的,终究也逃不开爱情、婚姻和生活。“愿意在家里好好生活的人,就是生活家。”她说。
关于爱情
“感觉”和“眼缘”是择偶最高标准
Q:在你看来,“剩男”、“剩女”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吗?
A:当然是,但我不主张这些叫法。“剩”这个字太被动了,就好像是被剩下来的。其实不是,这些人大多数是主动选择留在婚姻之外的。这中间有“有意识的主动选择离开”和“无意识地主动选择离开”。比如有些人自认为要求很低,其实很高。最典型的就是“感觉”和“眼缘”,这些无形的标准比有形的标准更难把握。有形的条件,社会上很多人都能满足,比如身高、学历、经济收入。但无形的真的只有“愿得一人心”了。
Q:经济独立的女性更难嫁出去?
A:这个说法某种意义上是有道理的。为何独立了却难嫁出去?这是婚姻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功能决定的。
1、经济。一旦女性收入高了,她对这方面的需求就减弱了,可还是想找一个比自己收入更高的男人,于是符合她要求的群体越来越小。一方面她不会为了改善经济状况而结婚,另一方面,她的经济条件反倒成了择偶的壁垒。
2、婚姻好多功能被社会化,很多人感觉结婚的必要性减弱。吃饭可以下馆子;打扫可以叫钟点工;睡觉有五星级宾馆;心理安慰有心理医生。社会交往方面,就算离开恋爱关系,也能拥有保持亲密的异性交往。
3、生育,都可以人工了。
正因为婚姻功能被弱化,所以传统父母和拥有新观念的孩子在结婚的问题上有那么多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