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频道 > 正文
 
金融时报:在华跨国汽车制造商面临“新压力”
2014年09月13日 09:33:57  来源: 新华国际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资料图片:2014年4月10日,参观者在车展上参观奔驰SLS AMG跑车。新华社记者李博摄

  据参考消息网9月13日报道,英媒称,欧洲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说,在华经营的汽车制造商强迫它们签署的排他性协议违反了中国《反垄断法》,抬高了备件价格。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9月10日报道,这些新指控加大了在华跨国汽车制造商的压力,这些企业是中国监管机构持续已久的一项反垄断调查的对象。

  报道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负责执行2008年中国《反垄断法》的三个机构之一。该机构正在调查汽车企业是否曾试图影响其经销商对整车、零部件和服务设定的零售价格。

  在提交给中国欧盟商会、9日在北京发布的报告中,100多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商抱怨称,“向独立售后市场销售原厂配件,往往受限于汽车制造商”。

  中国欧盟商会的汽车业工作组表示:“强加于(汽车零部件公司)的限制,局限了消费者在独立售后市场的选择,迫使他们要么选择由汽车制造商控制、往往收取可观溢价的门店,要么选择假冒产品市场。”

  这些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补充说,此类限制构成了《反垄断法》所禁止的“垄断协议”,它们指出,欧盟已禁止类似安排。中国欧盟商会的工作组表示,跨国汽车企业的采购实践与2005年实施的政府指引相符。

  代表汽车制造商的团体表示:“欧洲的汽车制造商和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有一项共同利益,那就是针对2008年反垄断法和2005年行政措施之间的矛盾,从中国有关部门获得澄清。”

  报道说,在华经营的外国汽车制造商,需要与本土合作伙伴建立对半持股的合资企业。与这些汽车制造商客户不同的是,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可以全资拥有自己的在华业务。

  参与起草上述报告的一名汽车零部件行业高管,不愿指认要求达成此类排他性安排的跨国汽车集团,但表示:“这是一个普遍的话题,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加以解决”。

  报道认为,中国欧盟商会所代表的企业相互之间出现公开分歧是不寻常的。此前该商会公开批评中国政府近期处理的一些反垄断案件,并对中国改革国有部门的承诺提出质疑。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警告称,外资在中国的“黄金时代”已进入尾声,因为中国的增速继续放缓,而且更多外国企业和高管发现自己是中国监管甚至刑事调查的对象。

  据报道,2014年上半年,欧洲和美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同比下降18%,而日本企业的投资仅达到去年水平的一半。伍德克最后表示:“我们的会员企业看到了市场的恶化。”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编辑: 张艺 )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5463126982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