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4日,成都,西财-新大“经济转型期的管理——以中国及新加坡为例”国际论坛在西南财经大学举行。图为新加坡管理大学校长梅雅诺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10月24日电 西南财经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经济转型期的管理——以中国及新加坡为例”国际论坛10月24日在西南财经大学开幕。新加坡管理大学校长梅雅诺在开幕式上致辞。谈到新中两国在各自经济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及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他希望本次论坛能够为这些共同挑战提供解决方案。致辞全文如下:
西南财大校长张宗益教授
新加坡驻成都总领事彭迪成先生
论坛主讲嘉宾刘洪玉教授,叶进国博士,甘犁教授
西南财大的各位教授和学生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早上好。非常欢迎大家出席西南财经大学和新加坡管理大学联办的“经济转型期的管理-以中国和新加坡为例”国际论坛。
我们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能够和西南财大联办这场论坛。这是新大国际论坛系列的第三场论坛,也是首个在中国西部举办的论坛。新大国际论坛系列是由新大和中国顶尖大学携手合作,目的是为商界领袖、企业家、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们提供一个高层次的对话平台,探讨中国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分享新加坡在经济转型和打造和谐社会的经验。
众所周知,中国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经历了飞速的发展。中国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去年11月举行的三中全会和今年三月的两会中,承诺将继续加强和深化改革。
随着中国迈入另一个发展阶段,它正从一个由出口和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转为由服务业和私人消费驱动的经济模式。中国已意识到以往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无法再延用下去,必须注重更为优质的经济增长,并已确认城镇化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引擎。
然而,中国地缘辽阔,人口庞大,地区间的差距,以及既得利益意味着要改变经济发展轨道将不是件容易的事。近期的主要经济指标都显示经济发展势头有所放缓,不禁让人担心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否能够达到预设的7.5%的增长目标。此外, 有些观察家也预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会遭遇剧烈的调整。
新加坡在过去的50年中,从一个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成为一个在重要国际调查中名列前茅的国家。例如,在世界经济论坛的2013-2014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新加坡在其全球竞争力指数中排名第二;在2014年美世(Mercer)生活质量排名中,新加坡是亚洲生活质量最佳的国家;而在世界银行的2014年经商报告中,新加坡是全球最易经商的地方。
然而,今天的新加坡和50年前的新加坡简直是天壤之别。新加坡在1965年独立后, 面对着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的问题,例如高失业率、萎靡不振的经济、基础设施匮乏、识字率偏低,以及生活条件不好。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新加坡政府于60年代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化,吸引海外的劳工密集型制造业,以便为众多低技能的员工提供工作。到了70和80年代,我们的发展方向转向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因而对工科有所偏重。从90年代中期开始,新加坡开始把注意力放在打造知识型经济,鼓励研究、科技和创意密集型的企业落户狮城。
每一次的经济转型都象征新加坡在经济阶梯上往前走了一步。但过程充满挑战,企业和员工必须作出调整,而这些调整有时是痛苦的。经过劳、资、政三方的通力合作, 新加坡成功地进行一次又一次的经济转型,使经济更加蓬勃,国家也更具竞争力。现在,服务业在新加坡的经济比重是大约三分之二,制造业则是大约五分之一,多为高端制造业,如生物医药。新加坡也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和跨国企业设立总部的首选地。
自2010年起,新加坡展开了另一轮的经济重组,以创造更好的工作,提升员工技能, 从而提高人民的收入。政府希望借此减少企业对外国劳工的依赖,以及提高生产力。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劳动市场紧缩,营业成本上升,拖慢了整体经济的增长。政府推出了多项措施,协助企业转型和提高生产力。政府对经济转型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 因为这将使新加坡的经济更强大,更具竞争力。
由此可见,新加坡和中国正经历经济转型期。虽然两国目前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新加坡的某些经验或许可供中国参考,而两国在经济转型上肯定有许多方面可相互学习与分享。
基于上述原因,新大和西南财大决定联办这场关于经济转型期管理的论坛。我们从各自的大学,智库和业界汇集了多个优秀的学者和思想领袖,来与我们分享他们对于经济转型期管理的真知灼见。将在此次论坛发言的新大学者包括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邓特抗教授,以及来自新大商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和社会科学学院的教授。
本次论坛的讨论议题不仅广泛而且有针对性,包括城镇化与房地产、城市供应链、房地产与老龄化、互联网金融,以及中新在西部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