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频道 > 正文
 
中央党校施红:城乡差距在缩小 二元经济结构始终存在
2014年10月25日 11:00:11  来源: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10月25日电 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连瀛洲纪念奖学金项目主办的2014“连氏中国发展论坛”10月25日在北京召开。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发展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施红教授在论坛上做了“城镇化和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主题演讲。

    施红说,首先我来介绍一下中国城镇化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中国城镇化应该说从1978年的时候,我们按常规人口计算,城镇化率是17.9%,到了2011年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50%,到了51%,到了2013年的时候,城镇化率会达到53.7%的数值。按照2014年到2020年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规划到2020年的时候,中国城镇化率会达到60%。如果到了2020年之后,一年按照一个点来增长的话,到了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会达到70%,按照70%的城镇化率和按照人口的增长,到2030年中国城市人口会超过10个亿。我们说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这就体现出来了,我们中国未来的城市人口可以超过10个亿,这在整个世界城镇化的历史中应该说是独有的。这是城镇化快速的发展。

    10月25日,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发展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施红在2014“连氏中国发展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新华网记者 郭小天 摄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城市不断的发展,当然城市也面临一些问题,大家可以感受到北京出现大城市病一系列的症状。农村也在发展,当然农村也面临很多问题。总体来讲改革开放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城市和农村都有了巨大的进步,特别值得提出的一点就是城市和乡村的一个差距。在1978年改革的时候,城乡差距是缩小的,是从农村改革开始的,农村改革拉开了整个改革的序幕。后来进行城市改革之后,城市发展的速度,特别城市居民增长速度超过农村支出的增长速度,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开始拉大。

    到2009年的时候,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到了一个顶峰,3.3:1,从2009年之后,这个差距一直在缩小,所以大家也在想2009年会不会成为城乡差距缩小的一个拐点。到去年2013年的时候,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从3.3:1降为3.0:1,所以城乡差距在在缩小。城镇化快速的提升和城乡收入差距由小变大,从大之后,逐渐逐渐的缩小。当然现在城镇化还面临一些挑战,城镇化面临重要挑战就是城镇化的过程中,城镇化率是以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而不是按照户籍制度,按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还有就是半城镇化的问题,许多农民到城里来打工,他工作半年就是常住人口,享受农村居民带来的社会福利,所以半城市化问题的凸显就说明了我们城镇化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挑战,就是二元经济结构始终存在。虽然在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时候,我们提出城镇发展一体化的目标,城乡要素基本流动,在城乡之间基本配置,目前应该说还没有实现,这是在城镇化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巨大的挑战,一直制约着城乡城镇化发展的二元结构依然存在,那么从体制上和机制上需要不断的去破解它。

    从现在来看,城镇化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就是进入了一个敏感阶段。从2011年开始,中国城镇化率超过了50%。在这种城镇化的过程中,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之后使得我们感觉到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的凸显,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是说到城镇化的差距面临的问题。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社会问题是凸显的,社会问题表现为几个方面,首先是社会阶层的分化。比如说,我们通常会谈到农民工二代,说到农民工二代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在议论,农民工二代到了城市来之后,从小在城市中生活,他不会种地了,以后谁来种地呢?这一系列的问题的后面,有一种隐含,农民工二代他还是应该去种地的,他不会种地了,我们感到担忧了。这样以来,一点一点的指出了社会阶层的分化,既然是农民工,他的子女还是农民工二代,接下来还是继续农民工的三代。所以社会的一种分层,是艰巨的挑战。   

    从社会问题上我们一直关注到,我们希望社会组织的发展。从中国来看,社会组织和政府应该是联系非常密切的,所以中央政府也出台了政策,在一定的时间内社会组织和政府来脱钩,应该说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社会问题的凸显也影响到城镇化的顺利推进,也倒逼着城镇化模式的转型。所以我们现在就提出来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道路。

    从城镇化来讲,或者从社会治理来看它的机遇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从城镇化来看,我们中国的城镇化率处在50%多,按照城镇化发展基本规律是快速增长的阶段,所以对于中国的城镇化政府推进还是不推进有许多的争论,有的说城镇化是自然而然的历史进程,有的说积极稳妥的去推进。但是从城镇化发展的规律来看,我们处在50%多的城镇化率就是快速增长的通道之中。所以肯定对中国未来城镇化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对于中国城镇化发展重大的机遇还有一点,我想是要侧重介绍和说明的,就是我们国家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大家知道,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时候,我们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中,三中全会提出总目标,四中全会是依法治国。从三中全会到四中全会,从中国来看,现代国家治理思想已经在形成而且在发展之中。现代国家治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未来中国的城镇化,对未来四化的发展应该说都是巨大的机遇。

    现在国家治理的思想,首先重大的改变就是从管理变成治理,管理从上往下走的,是管的形式,而治理它首先强调的是多元,强调了政府,强调了我们企业事业,强调了社会组织,强调了居民还有老百姓的需求。我们这里特别强调党的领导,从管理变成治理的时候,首先治理的主体是多元了,治理的主体多元,从社会治理来看,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涉及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党的建设方方面面,单从社会治理来看从原有的国家管理,国家的社会管理变成国家的社会治理,所以现代国家治理思想的形成对中国的发展应该说意义是巨大的,也是划时代的。我想这是进入新阶段,进入新常态之后,我们政治理念上做的巨大转变。   

    现在国家治理思想在这种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的同时,还强调了几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国家治理体系它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等所有制度的总和。它最顶层的设计应该是价值观,而我们所说到的价值观的形成,每个人都有价值观,但是中国从更多的讲,我们的价值观来自于我们的文化,来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成分和我们当代的结合,和我们中国目前的时代的结合和整个世界在经济全面化的过程中,世界对中国的影响的结合。我们说到了体系,涉及到了顶层设计,国家治理体系还有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运用这些制度来进行治理的能力,它本身的一个建设。所以我想从城镇化也好,从社会治理也好,我们面临一个巨大的机遇,就是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形成了现代国家治理的思想。

    从社会治理来看,我们就会看到它是国家治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了,它强调了多元治理,当然这多元治理的时候,我们强调了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多方参与。我想这种治理体系它强调制度化,强调法制化,强调规范化,强调程序化。这是说到国家社会治理。社会治理中,我们感觉到社会治理面涉及得很广,在社会治理中,它强调的是政府的作用。政府治理的主导作用,强调了市场主体的作用。

    从整个现代国家治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城镇化应该说推进会更加稳健一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第一点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第二点强调的是四化同步,强调布局合理、生态文明和文化传承。说到以人为本的时候,这里面应该说陈教授讲到了弱势群体,实际上在以人为本的过程中,首先考量的是弱势群体,比如说我们考虑到进城务工的农民,我们考虑到城市中棚户区的改造,这都指向了以人为本。

    说到四化同步,四化同步本身包含着新型城镇化的内容,但是我们会把四化同步作为新型城镇化道路中的重要内容,实际上四化同步工业化也好,农业现代化也好或者信息化、城镇化也好,我想它的核心是产业的发展。在新型城镇化中,我们把产业的发展放在以人为本之中,四化同步中作为重要的要点提出来,然后涉及到布局合理、生态文明的传承。

    总体来看,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和社会治理它的挑战和机遇,挑战是严峻的,机遇来讲也是特别巨大的,特别到目前新阶段我们的现代国家治理思想,这种机遇是非常好的,未来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治理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道路走起来是比较稳妥,比较顺利,比较健康的。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编辑: 余南 )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06061271356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