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新加坡频道10月25日电 由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连瀛洲纪念奖学金项目主办的2014“连氏中国发展论坛”10月25日在北京召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王俊寿博士做主题为“运用金融创新,推动城镇化建设”的演讲。
王俊寿说,论坛开幕恰逢三个会议召开后:第一个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其中很重要的涉及社会治理;第二个是上个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了新型城镇化的一个改革试点的问题;第三个是我们上周五刚刚闭幕的APEC财长会议,提出了PPP(公私合作关系)融资模式,本身也是在解决我们发展中国家或者新兴经济体怎么样应对新型城镇化,怎么样解决新型城镇化带来的融资难问题,政府和私营资本怎么对接的问题。
我们这个题目非常具有前瞻性,也非常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我作为一名2011年的连氏学者,这么多年来也是一直在实务部门工作,我有几个观点,确确实实我总结了一二三四五,说几个具体的事儿。我觉得城镇化建设做好一二三四五的工程,一个就是以人为本为中心,这里面大家刚才好多学者提到了,过去我们中国有一个评价,中国的城市像欧美,中国的农村像非洲,就是城市和农村的两极分化,二元结构突出。新型城镇化解决的不是盖房、盖楼而是要解决公共服务的便利化、均等化和人性化。要实现青年要有工作,老年人有人所养,病要所医,我们要实现道法自然,我们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镇化真正的内涵。
第二个是两个轮子。我们怎么样解决融资问题,两个轮子双轮驱动,推动政府意图和群众期盼的知行合一,要实现财政性资金和商业性资金无缝对接,而且要实现公益性和可持续的有机统一。
三种模式重点讲的是刚刚闭幕的APEC财长会议,其通过PPP的实施路径图,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我们怎么样来解决三个一亿人口的问题,有一个测算:农村实现城镇化,一个农民变成市民的平均一个人的成本是15万。我们说每年如果有2000万人解决城镇化,一年就要三万亿,这么多钱完全靠财政收入不可能,怎么实现公私合营,这是PPP模式,也是未来整个新型城镇化推动当中非常主流的一种模式。具体包括,BOT方式和TOT方式。BOT的方式就是私,通过建设运营移交来解决一个政府先期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投入确保盈利和现金流,由于信息不对称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均衡。PPP的模式是民营企业政府资本一块去推动,因此不同的项目煤、水、电、路、气、桥,公益性还是准公益性还是盈利性,我们要选择不同的PPP方式,BOT方式还是TOT方式。这些方式都可以找到或者对接到具体城镇化项目的需求当中,可以量身订做他们的融资计划。
具体来讲四个领域,我认为城镇化要解决四个领域的问题,第一个是基础设施,所谓的七通一平,这是第一个基础设施建设;第二个就是产业经济,我在天津工作过,天津有一个华明模式,通过农村的宅基地换地实现三区两动,农民住宅小区和工业园区以及留下来的基地改成农业和旅游地,解决了他们工作问题,还有解决不忘乡愁的问题。我们刚才讲到产业经济来拉动城镇化,还有社会事业包括医院、学校、养老、福利,现在农村和城市差距很多,最大的就是自身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我觉得新型城镇化一定要实现以人为本。再就是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们要追求人和自然和谐发展,道法自然。真正的城镇化是让农民,新兴农民、新兴市民找到自己适得其所的家园,城镇化可以解决享受公共福利公共待遇的问题。
融资的五大工具,一个是国债,第二个是市政债,第三个是通过资产证券化解决标准化的问题。第四个就是通过信托基础无抵押的问题,信托可以做一些资本金的问题,可以做一些财产信托、公益性信托解决银行不能达到的问题。还有银行解决商业项目的流转还有本身在项目周转中的流动性问题,只有实现PPP结合,不外乎五位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