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新加坡频道10月25日电 由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连瀛洲纪念奖学金项目主办的2014“连氏中国发展论坛”10月25日在北京召开。合肥市委常委、副市长黄文涛发表了主题演讲。
黄文涛介绍说,合肥地处中国中部、淮河与长江之间,是全国唯一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的省会城市。合肥历史文化悠久,巢湖流域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约4000多年,自秦置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1952年,合肥正式成为安徽省省会,经过建国以来几代人的辛勤建设,合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合肥成为全国发展最快的省会城市之一,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GDP、财政收入、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由20位左右前移至10位左右。
10月25日,合肥、重庆、沈阳、等城市荣获“2014年连氏服务型政府十佳城市”称号。图为合肥市副市长黄文涛接受连氏基金会主席连宗诚颁奖。新华网记者 郭小天 摄
当前,合肥正紧紧围绕“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定位,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前不久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提出,促进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要优化提升沪宁合(上海、南京、合肥)主轴带功能,建设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的城际交通网络。这一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为合肥的未来发展擘画了崭新蓝图。
近年来,合肥迈入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期。黄文涛表示,“十一五”以来,全市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两个百分点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年均拓展20平方公里以上,市区户籍人口年均增加11万人,市区流动人口年均增加20多万人。在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市政府围绕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依法行政。坚持科学立法,努力推动立法从主要服务于经济增长的速度、总量和规模,向更加注重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效益、质量和方式转变,尤其是把“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保护生态环境以及规范制约权力”等作为重点。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条例》,制定了《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
2004年,合肥组建市政府法律顾问团,在推进依法行政、保证行政决策科学化、法制化,有效预防腐败,积极稳妥化解行政争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政府法律顾问服务体系。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议的重大事项,均由市政府法制部门进行前置性法律审查;以市政府名义对外签署的各类协议,也都由政府法制部门组织专家顾问论证并出具法律意见书。
黄文涛表示,合肥市政府采取了五大举措改善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能:一是依法行政。坚持科学立法,努力推动立法从主要服务于经济增长的速度、总量和规模,向更加注重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效益、质量和方式转变,尤其是把“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保护生态环境以及规范制约权力”等作为重点。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条例》,制定了《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
二是深化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简政放权,着力打造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审批环节最优、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意识最强的城市。经过多年多轮清理,目前全市保留行政审批事项135项,其中市本级审批事项仅保留83项,90%以上的事项实现在政务服务窗口即时办结,并配套推出了“超时默认”、“缺席默认”、“全程代办”、“限时办结”等举措。同时,指导县(市)区服务中心开展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努力构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服务网络,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体系。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向社会、敞开大门开展市直部门“三定”工作,开了全省乃至全国先河。深化街居管理体制改革,整合老城区街道和社居委,积极探索构建“大社区”等直接面对群众提供公共管理服务的新型社区管理模式。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制度改革,将建设工程、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和土地出让四个招投标中心整合形成了合肥市招投标统一交易平台,并在全国建立了首个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严格实行“有效最低价”中标。深化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实行规划、立项、招标、工程管理、资金拨付、决算审计等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六分开”管理体制,保障了大建设工程顺利进行
三是提升效能。大力优化投资环境,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2012年以来,合肥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建设项目竣工联合查验工作。通过实施联合查验,建设项目查验申报材料由105个减至54个,办理时限由104个工作日减至8个工作日。在基本建设项目收费方面,按照“合法、公开、高效、便民”的原则实行“ 一费制”管理,统一目录、统一标准、统一受理、统一缴纳、限时办结,有效规范了建设项目缴费环节和流程,不仅大大提高了缴费效率,也切实降低了廉政风险。
目前,工业项目在3个月内、其他项目在4个月内确保办好手续、开工建设。2013年以来,合肥还开展了公共服务窗口经营性服务收费等专项清理,要求公共服务窗口为群众办理户籍管理、社保五险、人事人才、福利救助、婚姻登记、殡葬服务等六个事项时,提供免费复印等服务。2013年,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约1.8亿元,免收开发园区2400多家企业工业投资项目资金3亿元。
四是公开透明。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公开网作为全市政府信息发布第一平台的作用,截止目前,该网共发布信息50多万条,其中,主动公开占85%,依申请公开占4.5%。完善政府新闻发布会制度,及时将密切关乎群众利益的、易于引起公众误解的、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事项通过发布会向人民群众公布。2012年,在全国率先建立了“12345政府服务直通车”群众诉求受理平台,通过整合各类投诉受理热线,并引入电子监察手段,用“服务外包”的模式解决了“不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的问题;用“升级督办”的机制解决了“对诉求只侧面答复、不切实解决”的问题;用“电子监察”的手段解决了“回复迟缓、推诿扯皮”的问题;用“数据挖掘”的技术解决了“诉求数据无法合理应用”的问题。2013年,全市受理群众诉求61万件,按期办结率99.9%,群众满意率98%。
五是强化监督。为强化社会监督,2013年以来,合肥市开展了新一轮政风行风评议,将市政府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省部属驻肥有关单位和公用企事业单位共计73个全部纳入评议范围。在评议方法上,采取社会测评、自评、工作考核、综合评价、测评重点处室和下属单位、政风行风监督员测评和县(市、区)评议等。在评议形式上,实现“三个延伸”,即评议对象向基层延伸,评议主体向群众和企业延伸,评议监督向媒体延伸。
为强化新闻监督,市政府还积极推进了“问政合肥—政风行风面对面”节目建设。通过网络接受群众投票,根据群众关注度高低确定参加节目录制的政府部门;严格督促节目参加单位认真处理群众提出的咨询、投诉问题,能当场解答的要当场给予答复,当场不能解决的,节目播出后5个工作日内要答复、解决,真正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为强化群众监督,在全国首创行政处罚案件群众公议制度,对涉及自由裁量权行使的行政处罚案件须经群众评议后方可作出决定。截至目前,共招募普通群众公议员476名,开展群众公议活动300多场次。
黄文涛最后强调,中国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形势下,深入推进效能建设、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面临着许多新的任务。合肥市这几年的工作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但是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本次论坛为合肥市学习借鉴海内外先进治理经验提供了难得机会,他们将虚心求教,再接再厉,积极进取,不断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为推进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建设作出新的更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