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频道 > 正文
 
周汉民:全球治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2014年10月25日 20:20:24  来源: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10月25日电 由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连瀛洲纪念奖学金项目主办的2014“连氏中国发展论坛”10月25日在北京召开。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发表了晚宴主题演讲。

    周汉民说,今天是2014年10月25日,再过六天,国际社会将隆重纪念人类的第一个世界日。从2014年10月31号起联合国多了一个世界日,这个日子的全称叫世界城市,为了纪念在中国,在我的故乡上海,四年前所发生的一件大事,而这件大事真正是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包括新加坡共和国在内都为这件事的圆满成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件大事就是2010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纪念一个有中国人从事的又是由世界共同鼎力相助完成的事件,这是前所未有的。

    10月25日,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在2014“连氏中国发展论坛”上发表主题为“城市化时代的全球治理”的演讲。新华网记者 郭小天 摄

    周汉民认为,设立城市日最基本的目的不是礼赞过去,而是瞻望未来,所谓瞻望未来就应当对历史有现代的回想。2000多年前西方哲人也是世界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提问,为什么那么多人来到城市?他回答,为了生活。为什么人们来到城市,在城市逗留,他再次回答,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所以今天连氏基金赞助的这一论坛,讨论的就是什么样的生活是更加美好的。

    在214年的同时,1800年全世界人口在世界总人口的占比只有2%,114年前1900年这一比重不过就是13%,1950年二战结束之后世界人口占比突升到29%,2007年是个历史性的转折,就在那一年,全球城市人口是总人口65亿中的一半。城市人口继续进行,这是当今世界城市化潮流第一大趋势。据联合国统计,到2030年全球的总人口大概会超过82亿,而其中城市人口的占比会接近60%。到2050年,全球总人口大致是在92到95亿之间,而城市总人口占比将达到70%,也就是说到2050年36年后的今天,城市总人口就是今天全球的总人口。

    周汉民表示,14年前联合国所通过的一项重要文件叫联合国千年计划,那就是在2015年,全世界有一半人应该从赤贫的行列走出,获得应当有的基本尊严。

    周汉民说,要想实现联合国的这一目标,第一要以人为本,这是全球治理的核心。

    第二是科技创新,我们进入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信息革命方兴未艾之前,如何把握当下的时机,在电子革命之后掀动低碳革命。

    第三,文化多元。什么是文化,中国古语说以文化人,一定程度上这是一个同意反复,周汉民表示,他很赞赏现代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所言,文化是务须提醒的自觉,我们对推进城镇化许多问题就不会熟视无睹。人们希望谈幸福这个词汇,其实联合国专门举行过关于幸福感指数的大会,组织会议的主席是来自一个微型国家的联合国代表,就是中国的邻国不丹。不丹曾经做过联合国幸福感指数大会的主席。

    周汉民说,幸福感由七个要素组成,第一,充分的就业;第二,公共医疗设施的健全;第三,就学的便捷和广泛的选择;第四,交通的通达;第五,通讯的便捷化;第六,人与人,国与国关系处在和谐的状态中;第七,生活在多元文化的氛围里。

    周汉民认为,今天这一论坛就是典型的多元文化的表现,因为人们用一天的时间,利用自己的休息日跑到香格里拉酒店来,就城市化进程文化真正达成奇闻共分享的目的,这是颇有价值的。

    第四,合作共赢。我们憧憬的未来一定是让城市成为文明的驿站,文明发扬光大,人们安居乐业,但要这么说,没有国际合作是不可能的。比如新加坡正在与天津合作就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创设一个示范型的社区,这是值得的努力。由此可见,城镇化走向光明的未来应当有国际共识,更应当有国际合作。

    最后一个观点就是面向未来。人类城市化努力需要进步的话,应当鼓足走向未来的勇气,走向未来就是在进程中解决我们的疑虑,在困难中克服我们的弱点,这条路不会走得很精彩。用一段话来总结,这段话是英国首相丘吉尔说,丘吉尔在二战转折时期有一篇著名的言语,是这样说的,这不是一个结束,甚至连结束的开始都不是,但它一定是开始阶段的结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编辑: 余南 )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54611271406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