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连氏“中国城市公共服务指数调查”结果10月25日在2014“连氏中国发展论坛”上发布。重庆、沈阳、合肥等城市荣获“2014年连氏服务型政府十佳城市”称号。图为合肥市副市长黄文涛接受连氏基金会主席连宗诚颁奖。新华网记者 郭小天 摄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11月5日电(记者吴磊 陈昌军)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提起合肥,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不过现在,我们对合肥需要有一个新的认识了。日前公布的“2014连氏中国服务型政府十佳城市”排名中,合肥位居第四。其中,经商环境在中国所有城市排名中以6.97分荣获第一。合肥是如何取得这一成绩的呢?合肥市委常委、副市长黄文涛接受了新华网独家专访。
服务型政府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记者:黄市长您好!这次在“2014连氏中国城市服务型政府指数调查”中,合肥市经商环境一项在全国排名第一,我们向合肥市表示祝贺!
黄文涛:非常感谢新华网对合肥的关注与支持,合肥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努力,其中包括良好的舆论环境。这次能够获奖,也与新闻媒体尤其是新华网对合肥的广泛宣传密不可分,谢谢大家!
记者:黄市长,这次合肥市获得殊荣,也是对合肥市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工作上的一大肯定。合肥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是什么?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等方面,又做了哪些事?
黄文涛:合肥市建设服务型政府,核心是转变职能、提高效能,更好地履职尽责,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近几年来,合肥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着力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通过精简机构编制,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一个机构庞大、人员臃肿的政府,不仅加重财政负担,增加政府成本,而且导致效率低下,远远适应不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在市级政府机构改革中,合肥市积极探索实行大部门制和大处室体制,对机构、职能、编制、人员和运行机制进行有效整合,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目前,合肥市政府共设置工作机构36个、直属特设机构1个,部门管理机构2个,总计39个,比省里规定的40个机构限额还少1个。
二、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从已公布的数据看,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我市已是保留审批项目最少的省会城市之一。同时,设立统一的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事窗口,优化审批流程,推出“超时默认制”、“缺席默认制”、“全程代办制”、重大项目“代建制”等一系列具体办法,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
三、以社会满意度作为评判政府效能的重要标准。今年3月,建立了融电话、网络、微博于一体的“12345政府服务直通车”综合服务平台,市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全面监督群众诉求受理情况,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对学校、医院、福利机构、保障性住房等建筑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
记者:在国家强调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大背景下,如何使弱势群体能够有同样机会获得基本公共服务?
黄文涛:“天下之财,至天下之民”,是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好诠释。近些年,合肥市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注重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时推进,促进城市与农村同步发展,大力推进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发展,积极扩大就业,强化社会保障,兴建公共设施,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早在2010年,合肥市就实现了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实行“五个百分之百”,即百分之百有学上,百分之百上公办学校,百分之百享受“同城待遇”,百分之百与本市户籍考生录取省市示范高中“同等标准”,百分之百可录取到我市高中阶段学校就读。
迎接经济新常态,助推全民创业
记者: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正在面临速度“下台阶”、效益“上台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合肥市未来产业升级、转型的方向是什么?
黄文涛:今年,合肥市在原有政策基础上,调整完善新型工业化、自主创新、现代农业、服务业、文化产业等五大政策体系,每一项政策都提出了具体的扶持条款,指明了政策资金重点投向。
新形势下的产业扶持政策,进一步放大财政资金的引导效应,更加注重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推动合肥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其他方面的改革,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并将发挥积极的重要作用。
从目前情况看,新的产业扶持政策已经产生了积极效果。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的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2.7%,快于工业投资8.8个百分点,总量占工业投资的近65%。电子信息和新能源产业的增速分别达到34.5%和65.1%。同时,高能耗产业投资持续回落,前三季度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进一步下降,增幅比上半年回落近10个百分点。今年1—8月份,全市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速跨入或逼近全国省会十强。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合肥市的投资总量居第4位,其中工业投资总量居第3位;规模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居第2位;进出口总额居第9位;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居第2位。
记者:在小微企业扶持方面,市政府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效果如何?
黄文涛:近些年来,合肥市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打破阻碍非公经济发展的“隐形门槛”,有力推进了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大发展。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包括:
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助推全民创业。我市新型工业化等五大政策体系,不分所有制形式,面向包括小微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给予支持奖补;对小型工业企业,给予贷款贴息补助;设立中小企业转贷风险资金,加强对企业融资的担保支持,重点支持“专新特精”企业和创业型企业;鼓励银行和担保机构向中小企业倾斜,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大力清理各项收费项目。2013年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约1.8亿元,免收开发园区2400多家企业工业投资项目资金3亿元,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的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4.2%,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76.2%;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7.8%,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幅高5.8个百分点。合肥市民营经济已连续6年在全省表彰中名列第一。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增加税收、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借助新媒体,发出主流声音
记者:微博、微信等新兴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政府部门采用,合肥市在电子政务建设与社交媒体使用方面有哪些做法?
黄文涛:这几年,合肥市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通过整合资源要素,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发展路径,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在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方面取得了一些开创性进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为做强主流微平台,合肥市率先推动政务发布和政务服务互联互融,充分利用新媒体打造政务发布和政务服务的主流阵地,在全省率先建成了以“合肥发布”微博为龙头的政务微博群、以“合肥发布”微信为先锋的政务微信群和以“合肥发布”、“合肥政经观察”为代表的政务移动客户端,促进政民互动交流,打造政务公众信息服务体系,在传播合肥好声音、传递合肥正能量、快速提供日常政务资讯以及在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发挥了主阵地作用。
下一步,我们还将和新华网展开更多深层次的合作,希望借助新华网这一世界级的传播平台,更好地把合肥介绍给全世界。这也是我们合肥建设服务型政府,迎接经济新常态的重要举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