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频道 > 正文
 
专访:《说书赏乐》用音乐讲故事
2014年11月06日 11:24:04  来源: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11月6日电(记者左昊畅 实习记者陈丽婷)广东民族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张列与新加坡华乐团再度合作,将于2014年11月8日晚为观众呈献多部不同风格的作品。国家一级指挥张列将为狮城观众带来7首各具特色的曲子,包括作曲大师赵季平的《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的乐章、《霸王别姬交响幻想曲》等,新加坡华乐团笛子首席尹志阳和大阮演奏家景颇则将分别担任《走西口》和《钟声随想》的独奏。在音乐会前夕,新华网新加坡频道采访了张列指挥、景颇女士及尹志阳先生,邀请他们讲述音乐背后的故事。

    图为《说书赏乐》音乐会指挥、广东民族乐团音乐总监、国家一级指挥张列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说书赏乐》音乐会的曲目风格多样,在曲目选择上有什么考究之处吗?

    张列:我总觉得在一场音乐会的当中如果说能够听到不同样式、不同风格的音乐,对于观众来说是一种享受。《说书赏乐》有管弦乐的合奏形式的,也有协奏形式的。比如说具有西北风格的《走西口》以及带有浓郁南洋味道的大阮协奏曲《钟声随想》,还有影视音乐《乔家大院》以及非常纯的、技术性很高的乐队协奏曲《粤风》。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音乐会命名为《说书赏乐》,里面有什么故事吗?

    张列:把音乐会命名为《说书赏乐》也是有讲究的。在华乐届有个说法是“标题音乐”,意思是观众在欣赏到音乐前,就能从乐曲名字上体会到一点内容,这样更有一点音乐文学的感觉。这次音乐会的《霸王别姬》、《走西口》等乐曲都是有故事有内容的。用音乐来讲故事虽然不是那么具体,但它表现了一些情绪和特定的场景,让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像在听说书。我们听音乐会会用耳朵听,但是往往也有人呢会喜欢去看音乐会。听觉和视觉都能得到享受。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您在过去曾经和新加坡华乐团合作过三次,回顾过去的合作,有何感触?

    张列:我每一次和新加坡华乐团合作都会间隔7、8年,这些年间,我的感觉还是挺强烈的,特别是这次的合作。今天的华乐团,呈现出来的状态更加的专业。举个例子,有一首乐队协奏曲主部是一个快板的曲子,从头到尾非常有技巧性的演奏,很多声部之间的链接都是很亲密的。新加坡华乐团的演奏者们可以做到这个曲子的第一次排练,就可以原塑这个曲子,这让我很吃惊。而且他们的乐团有一个有点,他们对音准和节奏的掌握上,我觉得做得比很多的乐团都要好一些。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明年是中新建交25周年,广东民族乐团有考虑来新加坡和华乐团合作吗?张列:我们也真的有这个想法。中国大陆的民族乐团来到新加坡演出的机会不是很多,我想如果有可能的话,在节日里面能促成一次互访是一次很好的事情。

   

图为新加坡华乐团大阮演奏家景颇(左)及笛子首席尹志阳(右)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大阮协奏曲非常少见,这次《说书赏乐》音乐会上,您将会演奏一曲大阮协奏曲《钟声随想》,这首协奏曲有何特别之处呢?

    景颇:《钟声随想》是新加坡年轻作曲家冯国骏的作品,在新加坡本地是首次演出。灵感来源于他在午夜创作,远处飘来楼下寺庙的钟声。协奏曲分为四段,一段描写寺庙,二段是印度舞者跳起舞来,脚上的铃铛响声,三段描写在大海边的小屋,而最后一段是飘扬的钟声。这首协奏曲具有非常浓郁的南洋风情,把东南亚的种族特色都揉入到一首曲目当中。

    这首曲目非常有新加坡的特色。钟声虽然比较传统,但是作曲者冯国骏却用一种现代、西化的作曲方式来谱写协奏曲。从这首协奏曲中可以看到新加坡的现状,既古典又现代,东西文化在此地交流融合,给人时空穿梭之感。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演奏者需要全身心投入到乐曲中,才能奏出完美的曲调。您会如何理解《钟声随想》这首协奏曲呢?

    景颇:自从接触这首作品后,我就开始留意钟声。钟声和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无处不在。人生的每一个重要的时刻,比如说毕业典礼、结婚、生孩子到终老,都有钟声的存在。传统的钟声总是和寺庙有关系,钟声想起的时候,总能给到别人一种安宁的感觉。心就会比较平静,能给人安宁,但也能给人一种警醒的感觉。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对于这次演出您有那些期待?

    景颇:大阮协奏非常少见,这次演出《钟声随想》是新加坡华乐团第一次的大阮协奏,演奏这首曲目的力度和速度对于演奏者来说是一种挑战。大阮作为低声部乐器,发展相对其他高声部乐器而言较为缓慢,而且作品也比较少。我希望能够借此机会,能让更多观众了解大阮,能让大阮演奏发展更为全面。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在本次《说书赏乐》音乐会上,您将会演奏具有浓郁西北风情的《走西口》,这首曲子有什么故事呢?

    尹志阳《走西口》是根据同名民谣改编而成的。当时的山西、陕西农民为了养家活口,都会选择离乡背井,到蒙古去谋生。而中间的必经之路就是这个古城西口,长久以往,就把这种山西来往蒙古谋生的行为叫做走西口。而《走西口》描写的就是当时农民背井离乡到异地谋生后,思念家乡的情景,以及他们在完成辛劳工作后,返乡时百感交织的心情。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我们知道中国笛子演奏起来清脆、嘹亮,您在演奏时,会如何使用中国笛子来表现《走西口》浓厚、复杂的情感呢?

    尹志阳:我在演奏《走西口》时,会使用笛子不同的音色来表达不同的内心情感。《走西口》时长15分钟,在演奏的时候我会使用梆笛、曲笛等四种不同的笛子来演奏。在曲子刚开始的时候,声调比较高亢、喜庆,我会使用梆笛来进行演奏,而到曲子中段,表现蒙古荒凉、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悲凉、哀伤气氛时,我就会使用曲笛来吹奏。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编辑: 高菲 )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06151271853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