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频道 > 正文
 
新大中国论坛专家谈保持经济“新常态”之对策
2014年11月28日 09:53:25  来源: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11月27日电(记者 左昊畅)过去数年,曾推动经济高歌前行的中国制造业陷入了“三明治”困境。一方面,“用工荒”推动劳动力价格上涨,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贸易技术壁垒的限制,中国制造业走向高端、先进的产品的路途并不顺畅。中国经济如何突破现有问题,在经济“新常态”下成功转型? 在26日举行的第二届新加坡管理大学中国论坛圆桌会议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党委书记尹晨与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律学院教授高树超分别做出解读。

 

    图为11月26日第二届新加坡管理大学中国论坛圆桌讨论专题: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 嘉宾: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党委书记兼中国(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执行秘书长尹晨(摄影 符传威) 

    尹晨认为,“新常态”是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做出的一种新颖解释。中国目前正处在中等收入困境当中,在制造业上没有传统优势的中国,要找到除廉价劳工、土地能源以及基础设施以外的一条明确出路才有望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

    在如何保持健康经济增长速率的建议上,作为中国(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执行秘书长的尹晨则表示,目前上海自贸区的定位包括中国其它地区自贸区的规划目标,都将成为推动实现“新常态”的重要方向。具体措施上包括把批准职能变为存档职能,帮助国内外投资和贸易,以及在服务贸易方面更好地去符合国际的标准。其中,在上海自贸区实现产品技术自主创新为重中之重。

 

    图为11月26日第二届新加坡管理大学中国论坛圆桌讨论专题: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 嘉宾: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律学院教授、世贸教席计划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树超(摄影 符传威)

    针对中国外贸面临失去“比较优势”的困境,新加坡管理大学教授高树超持有积极的看法。他认为,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机遇。人力成本优势不再,中国意识到要把重点放在出口货品的价格上面,出口有更多技术含量的高质量产品。这正是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良性刺激因素。低成本供应国家的更替反映了当前世界外贸发展趋势之必然。

    中国过去致力在世贸组织内部推动多边贸易协定的做法,目前也逐渐转向到更多参与到双边与区域性协议合作之中,例如中国刚刚与韩国、澳大利亚完成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高树超指出,在一些高科技行业上,中国已经意识到吸收先进技术后,才能从价值链上攀升。随着中国日益开放国际合作领域,中国与发达国家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经贸合作与融合,部分分歧和争端将逐步减少与淡化。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编辑: 张免 )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06061272592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