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频道 > 正文
 
新加坡学者:新中两国科技合作大有可为
2014年12月12日 09:39:37  来源: 环球网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新加坡《联合早报》12月12日文章,原题:新中两国科技合作大有可为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的经济强国,新加坡更是中国在经贸往来上的密切伙伴。但也许大家忽略了在不久的未来,中国也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科技大国之一,中国在研发投资上,也许很快会追上美国、欧洲。

  为了新加坡未来的科技发展,我们的确应该更积极与中国在科技和高等教育上合作。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新加坡和中国在科技方面已有合作。当时新加坡的副总理吴庆瑞联系上杨振宁教授,并拜托杨振宁邀请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者来新加坡工作。后来吴庆瑞与杨振宁在新加坡见面,探讨中国与新加坡如何在科学技术与经济领域开展合作。这次讨论的效果很好。吴庆瑞的吸引人才和教育政策,都是参考了杨振宁的意见进行的。这可以说是新加坡与中国专业人士互相交流的开始。

  另外,1990年代初期,由于陈嘉庚在中国有极崇高的威望,新加坡的陈嘉庚基金会在陈共存的提倡下,计划在中国设立一个陈嘉庚奖。后来,这个奖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科学奖之一,可以说是新加坡和中国合作的一个重要项目,建立了两国合作以及友谊的桥梁。

  十年后中国的科技投资应该是与美国等量齐观,当然十年后中国的整体科学水平不一定与美国并驾齐驱,并领导世界,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某一些科技领域,中国是世界第一的。科技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它是文化、教育、传统哲学、政治制度等的综合体现,比在体育上取得奥林匹克金牌奖,复杂得多,意义也深远得多。

  目前,新加坡和中国在科技之间有不少的交流和合作。最显著的例子是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和中国的浙江大学合办学术课程,国立研究基金会内的“卓越研究与科技企业学园”也和北京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共同设立实验中心。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有不少个别的合作等等。

  毫无疑问,新加坡与中国以及印度应该在科技和高等教育要有多一些合作。道理很简单,新加坡人口中,华人占75%,印度裔人口也有一定数量。虽然新加坡建国只有49年,但是中国,印度都有数千年的历史。新加坡无论是政府或民间,大学的确要多了解中国和印度的科技近况和新方向。

  中国在发展科技方面也面临不少严峻的挑战,其中如怎么改善科技政策的运作,尤其资金的分配,公平合理的对待外来人才和本土学者之间的待遇、研究条件等问题。其实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克服心理的障碍,无论是中国或亚洲其他国家,都不应该过于盲从西方的科技思潮,也不应该完全跟随西方在讯息交流、出版及版权方面的垄断现状。如果没有自己独立和具备一定要超越西方的思想意识,亚洲的科技永远会落后于西方。

  新加坡与中国在科技合作上有很大的空间,本地的科技决策者应该更积极推动两国在这方面的合作。(作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等研究所所长 潘国驹)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编辑: 李小雨 )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0606127298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