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新加坡频道3月12日电(记者陈丽婷)环保一直是两会的热门话题,两会期间多位委员的发言、提案涉及环境保护。新华网新加坡频道近日专访新加坡国立大学环境研究所所长王俊南。他认为,治污是一条长征路,政府需要协调各级关系,大力发展技术创新,并调动起每个人的责任感。
图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环境研究所所长王俊南接受新华网新加坡频道专访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两会期间钟南山院士说如果政府能加大力度,污染治理事业能在10年内完成。您怎么看待这个预测?
王俊南:我的看法是,治污是一条长征路,需要政府、企业、个人的不懈努力。十年或者三十年,我认为有一定可能性,但需要政府、企业和老百姓共同努力。另外,我觉得治理污染是需要一个时间表的。水污染治理、防治都比较成熟,相信如果能下苦功的话,八年、十年能做到完全防治,大气污染可能需要十五年左右,土壤污染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了。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今年两会前,中国政府出台了一个“史上最严环保法”,另外两会上也提出了一系列治理环保的措施。政府向雾霾宣战,在执法的时候,您认为有哪些突破点?
王俊南:我认为有四点,一是需要跨省市综合治理,污染都是没有界限的。此时我们就需要城乡调和、共同预防。治理污染需要跨省市综合治理。政府要协调省、市、县关系,找出源头,从源头开始防治,不能让下游的人老吃亏。 第二是技术创新,要真正做到有效防治,必须改进技术,寻找新技术投入生产,改善排污情况。第三是每个人都应该在防治污染里面找到自己的一份责任,政府应该调动起市民的积极性。第四是政府应该执法从严,惩治排污量大的企业。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提到技术创新,目前很多地方都在开发清洁能源,调整能源结构。在未来我们是否可以看到清洁能源取代煤炭等传统能源?
王俊南:清洁能源并不能完全取代煤炭,政府要做的是减少对煤炭的依赖。首先是需要使用无烟煤。中国煤炭之所以会造成严重污染,主要是过往使用的煤炭不是很好的煤炭,硫质很高。但是现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在德国、欧洲过去几十年就用净化煤,净化煤接近无烟煤了。二是寻找替代能源,发展风能、太阳能和水能。三是鼓励民众、企业节省能源。我感到比较欣慰的就是说现在很多家庭的电器能够省电,电力和煤炭是挂钩的,省电就等于省煤炭。比如说空调,企业的空调若能节省20%的话,煤的生产就能节省20%。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环保是每个人的责任,对于普通人来说,能从何处着手来保护环境呢?
王俊南:最简单的一点,我建议市民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大气污染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汽车尾气。中国很多地方,公共交通都非常便利。我们看哥本哈根、看丹麦,他们是真正的绿色经济。丹麦人出行都是通过公用交通工具或是骑自行车的,所以他们的空气非常洁净。同样,骑自行还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这些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新加坡被外界誉为“花园城市”,在治理环境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王俊南:在环境治理方面,新加坡水治理的经验值得借鉴。新加坡水资源非常有限,目前我们还从外地买水,但新加坡有自己的海水淡化系统,同时也提倡家庭、企业使用新生水(注:新加坡新生水计划指的是从污水中提炼可用水)。关于新生水,以前有很多人都接受不了,新加坡政府就从教育着手,先让学生了解新生水,让学生把新生水的概念推广到家庭中。
我们的新加坡河以前也是非常脏的,而且新加坡河有七条支流,每一条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有来自工业区的,有养鸡养猪的,还有一些小型企业。而治理其实很简单,就是事在人为。我们从城市整体进行规划,不单单只处理水的下游,从上游就先把污染堵住了,然后再看下游怎么处理,这一处理差不多花了整十年的功夫。今天新加坡河变成我们一个主要的饮水来源。另外一点,从河流上游开始预防污染,这样不仅费用低,还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