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负笈他乡求学是留学生们人生旅途中别样的风景。异域文化的多元,让学子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学识,或许还收获了爱情。正值中国和新加坡庆祝建交25周年,新华网新加坡频道特举办此次“我的留学时光”征文比赛,与各位读者分享狮城留学的多彩时光,促进中新友好交流。
在返回坡岛的廉航上偶遇一对初次去坡上打工的小夫妻,对着手中薄薄一张的入境卡手足无措,旁边厚厚一沓的文件被翻得凌乱却也毫无头绪。叫来空少帮忙,可这边一口家乡味儿的普通话对上那边只会几个词的“印普”,更是越说越乱。我赶紧从假寐中睁开眼,指着入境卡解释该如何填写,又帮着把零散的签证、保险等文件整理好,翻译了重要的信息说给他们听。看着朴实羞涩的笑容,当被问起“去新加坡上学么”“物价怎么样啊”“公司在哪里啊”“哪里便宜又好玩儿”“有什么特产”的种种问题时,我竟升不起一丝拒绝的念头,头一回在飞机上以对坡国的闲聊代替睡眠。对面充满好奇和希望的目光,上一次见到还是两年前第一次去新加坡的时候,这眼睛里的星星点点仿佛划破时空,把七百多的日夜变成悄然一梦,而这七个小时的飞行,把起始站和目的地的我分裂成两个自己。
起始站的家乡,父母亲人多年朋友;目的地的坡国,初来乍到孤身一人。起飞前是千娇百宠的独生女,顺风顺水有人关照,落地后是自力更生的女汉子,吃苦耐劳全凭自己。在那边提不起一桶油,抱着十来斤的大米上了层楼就被夸勤劳孝顺,在这边拎着打印机电脑满城跑,暴雨中拉着五十多斤的箱子从地铁站走回宿舍还要笑着说“不用,我行”;在那边偶尔做个早饭拌个凉菜,老爸老妈还要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在这边一日三餐顿顿操刀,溅了油切了手咸了淡了都得往下咽;在那边早睡晚起有时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经济无忧,在这边也能3点睡5点起绿线横跨整个新加坡去实习,规划记账恨不得把一块钱掰成五瓣儿花。
在家里的懒懒散散是我,在坡岛的风风火火是我。
就算是如今出门十个人九个确信我是local,剩下一个认为我小时移民的时候,就算是如今皮肤晒出一层麦色,腿上短裤印记重叠的时候,就算是如今随口“wa lao””bo jio”,口音染上几分singlish的时候,飞跃这七个小时的航线之前,我还是当初那个一回家就喋喋不休说着所见所闻,撒娇卖乖偷懒又宅的姑娘。这边的精明干练强势自信只属于坡国,连同着熬夜,supper,deadline,design一起缝成针脚细密的罩衣,穿上它在坡上为梦想奋斗,脱下它在故乡为安逸悠闲。
小夫妻还在听着我貌似头头是道实际毫无条理的闲扯,间歇或是感慨或是疑虑。那些散落在记忆里的,关于坡岛的碎片超乎我想象地多,唠唠叨叨也能填满七个小时的飞行。因着并不是念旧的人,新的记忆层层叠叠覆盖在旧的上面,就如同新的朋友慢慢氤氲了旧友的模样,两年坡国,竟和之前十几年的岁月有了差不多的重量,就如同,这718.3 km²的土地和8,177 km²的故乡在我心中占据了几乎同样的大小。
又听见落地的广播,又感受到着陆的冲击,七个小时的飞跃,穿起罩衫,找那个在坡上的自己。
人在坡岛。
随遇而安。
作者简介 吴楚怡(女),2014年至今在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学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网新加坡频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