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频道 > 正文
 
有一种青春叫“留学小坡”
2015年10月28日 16:41:10  来源: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编者按:负笈他乡求学是留学生们人生旅途中别样的风景。异域文化的多元,让学子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学识,或许还收获了爱情。正值中国和新加坡庆祝建交25周年,新华网新加坡频道特举办此次“我的留学时光”征文比赛,与各位读者分享狮城留学的多彩时光,促进中新友好交流。

    空气中又弥漫起邻国飘来的霾,超市里柚子和月饼又登上了舞台。细细数来,竟然已经在新加坡度过了两千一百多个日夜。

    ——题记

    迈过二十“高龄”后,思绪倒越发有些跳脱。

    有时候不禁好奇,别人的十五岁是什么模样?

    十五岁,正是青春的大好年华。

    还记得当年的自己,背着大包小包站在海关前,挥别那些祝福的、不解的、羡慕的、难舍的目光,踏上了一纸合约签下的背井离乡。

    初到海外,一切都是新鲜。同行的小伙伴素昧平生,也很快打成一片。犹记得衔接课漫长而频繁,作业常让人抓耳挠腮;也有出游的悠闲时光,随老师领略热带风情。曾以为这是个西方城市,却见识了深厚的华族文化背景;相处下来,却又满是讶异。

    插班生、留学生、外国人……忽然多了些新身份,我们有点手足无措,做什么都小心翼翼。然而,四面八方的挑战还是来势汹汹,语言难关首当其冲。无法理解、羞于开口、词不达意……气馁的心情悄悄滋长,仿佛自己与这一切格格不入。忍不住就会假想,若还在国内继续原先的轨迹,又会是怎样?和回不去的岁月渐行渐远,总是让人酸涩惆怅。

    所幸,这一路上都不缺少温暖和真诚的陪伴。两地的家人伙伴、同学长辈们都用他们的方式关怀和帮助着我们这群懵懂而桀骜的大小孩。过年时驻守宿舍的聚餐大团圆,自发组织的生日宴,烛火映着我们一点点长大的脸;手捧橘子敲开老师家的门,热热闹闹地道着新春快乐,厚颜接过红包,感叹居然又走过了一年……

图为同学们为作者(左一)庆生。(图片由作者提供)

    用脚步和心丈量城市,结交了越来越多的朋友,这个国家不再那么陌生,磕磕绊绊的道路也总算渐趋安稳。

    在来来回回的航程中,我们就这样习惯了冬夏的骤变,习惯了两种语言的无缝切换。我们比以前更加珍惜与亲朋好友的相处、更加眷恋故土的一草一木。我们明白自己的归属,也会下意识地维护,满腔热血地付出。

    与此同时,我们开始喜欢班兰咖椰或是叻沙冬炎的南洋味道,言语间染上了熟悉的尾调;也可以和同学朋友谈笑风生,动辄写课题报告长篇大论。我们适应了纸巾占座、席地而坐,也亲昵地称这花园城市为“小坡坡”。

    两种文化、两个国家,见证了我们的年少岁月。而我们在碰撞中努力寻找平衡,获得破茧新生。虽然会在晚饭匆忙间想念家中可口的菜肴,会在疲乏受伤时渴望亲友陪在身边,但是我们总要学会长大,在雷电交加的夜抱着自己入眠。于是,挂了电话,打起精神,我们慢慢也能独立面对新的一天,发现身边更多的美好,生活得更加自在。

    没有历经曾向往的高中时代,难免是一大遗憾。不过,我们在未曾预料的地方收获了另一种饱满。五年的中学生涯终究落幕,并肩走来的伙伴各赴前程。而我选择了继续在赤道下的小坡就读,走更多未知的路。与此同时,我也开始将过往化作文字,一点点记录下这种青春模式。

    我们的故事也许琐碎,也许渺小,但对于我们都是独一无二。

    而如今,故事还在继续。

    十五岁到底该是什么模样?

    我想,没有标准答案吧。

    大家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各自精彩。

    从十五岁那年起,我们的青春闯入北纬一度的阳光风雨中,随着宿舍墙边的壁虎不断向上爬,随着MRT的呜隆绵醇长远。

    感谢这一路上所有的际遇,特别调制的酸甜苦辣。每一份感恩和温暖,编织成了天涯各处的牵挂。

    多好,又一个家。

    作者简介 周灵雁(女),2014年至今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网新加坡频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编辑: 余南 )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5467128368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