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频道 > 正文
 
不忘初心 方能始终
2015年11月16日 19:05:11  来源: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编者按:负笈他乡求学是留学生们人生旅途中别样的风景。异域文化的多元,让学子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学识,或许还收获了爱情。正值中国和新加坡庆祝建交25周年,新华网新加坡频道特举办此次“我的留学时光”征文比赛,与各位读者分享狮城留学的多彩时光,促进中新友好交流。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是一首隽永无瑕的诗,因为有了追求,有了梦,青春的这首长诗才弥足珍贵。青春,也是一场伤痕累累的痛,铭心地落下泪,直到已认不清,这到底是哭的泪,还是笑的?而时间,已无情地穿过我们的灵魂;白驹过隙,转眼间,已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14岁那年,我远离家乡来到新加坡留学。14岁到18岁,一个人生命中最灿烂的青春年华,我们的心理、生理都以指数函数的趋势迅速成长着,没有家长的指引,没有中国原有的一心学习、不问他事,原来从未涉世的我们,倔强地想化蛹成蝶,成为一个个体,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

    其实有些事,不过只是放得下,还是放不下的问题

    2015高考过后,一位很好的朋友发挥失常,不甘心地去上了厦门大学,无限感叹道:“优秀永远和我无关”。我不禁怅然!无可非议,每个人对失利、优秀都有不同的解释,达不到自己要求,就是失利,比不过别人,就是不优秀。但这一句话的评判,不仅也让我对竞争体制下的教育,感到惋惜。厉害、全能的人层出不穷,我们只是世界太小,见的人、事太少,才会去追求那没有尽头的优秀。有目标向往自然是好,只是若是把那些排名、数字当成唯一的动力,唯一的生活目标,那可能你活的世界,不过是一个充满着别人的世界,失去了竞争与同伴,你所做的一切,便没有了意义。这便是可悲可叹之处。所以,懂得放下,才能知足,才能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自己的选择,纵使痛过,但从不后悔。

    记得我当时来新加坡,为的是体验另一种教育制度,人生短暂,世界很大,我要出去看看,我就是要体验更多,各种的不同,丰富自己的阅历。纵使有很多小伙伴的不理解,但自己从来没有后悔过这个决定。没错,这些我依然记得:刚来新加坡几个月的痛哭流涕,渴望回去过简单的、只需想着学习的中国高中生活;记得咬着牙地背中华文学,面对o水准考试的无奈;记得懵懂的自己曾各种将宿舍的环境与家作比较,种种的不满;记得对家人的无比思念;记得家中老人对我这个心头肉的挂念与不舍;记得每次回家外婆兴奋忙里忙外地给我做好吃的高兴;妈妈来新加坡辛劳但只一心为我的眼神;每次飞机场的告别、相聚,直到这些已成为家常便饭……我相信,这些痛和快乐,几乎对每个留学生,都是愈合的伤口,受伤时流出的鲜血让人心碎,即使后来长出新肉,不再疼痛,但那明显伤口颜色,总是一遍遍的提醒着我们自己曾经的倔强与坚强。

    人生苦短,意外不断,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不可能无穷地去追求一切美好,渴望获得一切成功。这场旅程,我们不停地寻找着我们存在的意义,在这场自然进化准则下的价值,在这茫茫历史的画卷上那属于自己的一个微小墨点。每次回望曾经的自己,都会觉得是幼稚的,因为自己的思想,通过遇到更多事、见到更多人,渐渐组成一套更成熟的体系、信仰,而这,就是我。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种对人生意义的迷茫,都一直存在着。跟很多人探讨过,有教授、有同学,有同胞、有外国友人,似乎一个解释更适合现在的自己,人生的意义有各自的理解,与其去思考虚无飘渺的将来,不如寻找自己当下的欢乐,一个自己崇尚的事业与准则,并去追求着,不求被铭记,只求自己问心无愧、幸福充实,当自己回望时,不后悔,自己来这世间走一遭。

    我是一名在新加坡的留学生。我在这里,坚强地、执着地成长!

  作者简介 潘若茜(女),2015年至今华中初级学院在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网新加坡频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编辑: 余南 )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5474128433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