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频道 > 正文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留学感悟
2015年11月16日 14:07:49  来源: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编者按:负笈他乡求学是留学生们人生旅途中别样的风景。异域文化的多元,让学子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学识,或许还收获了爱情。正值中国和新加坡庆祝建交25周年,新华网新加坡频道特举办此次“我的留学时光”征文比赛,与各位读者分享狮城留学的多彩时光,促进中新友好交流。

    我叫赵恒伟,来自中国河北省邯郸市。今年十月份,我来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教育管理硕士学位,学习时间为一年。

    书写这篇文章之时,我已在新加坡的生活了半个月,这半个月在漫长的一年学习生活中显得转瞬即逝,但对于我来说是这短暂的半个月却是我认识新加坡、适应这里生活的一个重要开始,我的一切陌生感、新鲜感、新奇感在这个时期显得尤为强烈。我们住在Jurong West Ave 5,它处于新加坡的西部,距离南洋理工大学并不很远,需要步行三十分钟左右。新加坡的城市环境并不令我感到特别陌生,以至于出国的感觉并没有那么浓烈。这个国家有着很多和我一样的人,黄皮肤、黑眼睛,甚至大多数还依然用华语在交流。所以,到任何场合几乎都不会存在和其他人沟通交流的问题。但这里的官方语言毕竟是英语,所以在公众场合英语还是处于第一位的。

    四季如夏的天气让人们省去了很多事,比如说平常只需要准备夏装即可,但似乎又缺少了四季带来的快乐。这里的雨下得几乎没有什么预兆,刚才还是蓝天白云,一会儿就暴雨倾盆了,我真切地体会到了未雨绸缪的含义了。所以,酷热、潮湿、充足的光照吸引了众多的植物慕名而来,这里是属于它们的乐园,它们也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了花园般的感受。

图为新加坡街头一景。(图片由作者提供)

    我们在南洋理工大学的国立教育学院上课,在第一次开始上课前,我便被这里的一种形态类似于中国鞭炮的植物所吸引,问了老师才得知这叫垂花蝎尾蕉,名字虽然有些绕口,但外形确实很亲切。还有我在中国北方养过但始终养不好的“天堂鸟”,在这里遍地都是。南大就像是一座建在植物园里的学校,还有很多的生命需要我去认识,同时还有很多的知识需要我去品味。南大的教室温度比较低,我一直是穿着长袖上课,听说新加坡的室内温度都是遵循国际标准的,但室内外的温差着实需要去好好适应。

    在业余时间,我积极参与到很多课外活动中,这也给我提供了了解这里的生活和文化的宝贵机会。我参与的活动有:聆听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演讲;参加了学院内部的篮球比赛,我们还获得了第三名,实属不易了;徒步到咖啡山感知华人前辈在新加坡的事迹;学习了原孔子学院院长对于儒家思想的解读;到国立大学音乐学院享受这里带来的钢琴独奏;到小印度参与到他们的新年——屠妖节;到牛车水重温华人在新加坡初期的生活状况。

    从一个国度到另一个国度,总会有很多莫名的感慨和自发的感悟,新加坡给我最大的感触莫过于这么小的国土面积却带来了这么多的精彩生活,她合理的把多民族的国民融合到一起,用健全的法制构建了一个美丽美好的和谐社会。由于时间较短,我对新加坡的了解可以说是九牛之一毛,真正认识新加坡还需要时间,需要更多地身临其境,需要真正地走进新加坡。

  作者简介 赵恒伟(男),就读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网新加坡频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编辑: 余南 )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5474128433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