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负笈他乡求学是留学生们人生旅途中别样的风景。异域文化的多元,让学子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学识,或许还收获了爱情。正值中国和新加坡庆祝建交25周年,新华网新加坡频道特举办此次“我的留学时光”征文比赛,与各位读者分享狮城留学的多彩时光,促进中新友好交流。
2013年秋季,我开始了在北京大学的生活。初次到北大,我当时的心情万分焦急。这是因为,我已经接近3年的时间没有使用中文了。高中毕业后,我并没有马上上大学,而是到了新加坡武装部队服2年兵役。服完兵役后,我拼命地恶补中文。当时,我抱着提高我的中文表达能力的希望,报名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中文辩论队。
当时懵懵懂懂地参加了中文辩论队,殊不知第一个任务就是组队参加比赛。参赛的队员还必须自己招募。由于刚到北大,熟悉的面孔并不多,加上很多同学对辩论并不是很感兴趣,因此拉队友本身就是一件难事。不过,我们临时组成的队伍最后还是成功地在一周的时间内完成了抽辩题、讨论辩题、搜例子、模辩等一系列任务,有备而战地迎接战场。不过,由于对手实在太强,我们在第一轮初赛就被辗压出去了。唯一的安慰是我在此次初赛上获得了最佳辩手。
图为作者课余时间参加英语辩论赛。(图片由作者提供)
不过比赛后的几天里我收到了辩论队领队的一通电话,获知另一对的其中一名队友临时退出,队长向我征询是否愿意加入那个队伍继续参赛。我当时并没有很深的思考,就一口答应了。自从答应后,我发现辩论其实是一种苦活。台上,辩手们的唇枪舌战很是威风,但台下却是天天熬夜收集资料、讨论辩题、模辩等任务。加上北大的课业非常繁重,大家的时间表经常冲突,因此辩论训练一般都安排在所有课都结束之后。讨论一般都在晚上9点半后进行,一直到深夜1、2点才结束。
起初,我非常厌倦每晚的讨论。北大国关辩论队是北大所有院系里边比较强的队伍,因此领队对于我们的要求非常之高,除了每晚都有训练以外,我们来训练之前还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我们不止牺牲了每天晚上的睡眠,平时还必须准备各种例子,并在训练之前发送到公邮。不过,正是因为辩论队的推动,我通过不断地搜集例子、以及每晚的讨论与思维的碰撞,不仅我的中文水平提高了,而且还磨练了我的思维逻辑。在这样一个高压的环境下锻炼,我发现我学习到了很多。
最后,我不仅爱上了中文辩论,而且同时还选择挑战了英语辩论。至今,我仍然在辩论场上挣扎着、学习着。共勉励。
作者简介 温承易(男),2013年来华学习,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网新加坡频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