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频道 > 正文
 
走出海外,中国企业日益成熟
2016年01月04日 11:01:30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新华网新加坡1月4日电(记者马玉洁)无论是一带一路还是亚投行,中国企业如今都面对走出海外的最大机遇。亚洲基础设施资金的巨大缺口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让更多企业开始将触角伸到海外。

    作为亚洲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的新加坡,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据统计,在新的中资企业如今已超过6200家,累计投资额更是超过200亿美元。近年来,不仅民营企业数量上升迅速,投资行业也日趋多元。可以说,新加坡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战略平台。

    去年下半年,中国民营投资航母——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中民投)通过其下属海外投资平台中民国际,在新加坡与美国思诺保险举行协议交换仪式,收购后者全部股权,正式踏入全球保险投资领域。

    中民投由中国59家知名民营企业发起,注册资本500亿元人民币,包括董文标、史玉柱在内的五位民企大腕共同加盟,是中国民营企业最大规模的抱团出海。

    在谈到此次收购时,中民投董事局执行副主席主席李银珩表示:“此次收购是中民投着眼全球金融市场的一次战略投资。中国民营金融机构与国际高端金融机构的合作,是中国民营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结果。”

    尽管走出国门已是中国很多企业的共识,但相对于国有企业雄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一直以来,民营企业缺少支持和平台,这也让很多企业裹足不前。

    中民国际首席执行官廖峰表示,从发展趋势来看,中国民营企业向海外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强,但由于经验能力不足或者对当地情况不了解等因素,遇到的困难也不少。

    李银珩坦言,中国企业在项目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遇到困难,其实是很正常的。“一方面,民营企业不论是经验还是能力都还是不足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对各个国家的情况也不熟悉。第三,单一的企业海外投资风险成本较高,因此中民投和中民国际提出的民营企业抱团出海战略,从经济上来说,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方式。”

    尽管有了大的战略,但是企业迈出国门的每一步都需要有坚实的基础。风险管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短板,尤其是一些国企在初期走出去时缺乏系统的调研,导致项目流产或得不到收益,与最初出走的初衷背道而驰。

    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绝大多数欧美日企业均设有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负责风险的分析和处理工作,为企业最高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而中资企业却鲜见有完全独立的风控机构,很多企业仅买一根保险就认为自己做到了风控。究其原因,还是国内外投资贸易环境和模式不同带来的观念差异。

    对此,一些出海较早的企业已吸取了经验教训,逐渐发展出一套较为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中国石化旗下的联合石化(新加坡)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庆对记者表示,初入新的市场时不要急功近利,应该“先撕条缝看看”,保持一种探索式意识,这也是降低企业投资风险的重要方式。“如果在走出来的过程中,管理者没有探索意识,只讲究先进入再说,那么风险会比较大。”

    把控风险,深入了解当地文化,也是诸多国外跨国公司初时跨出国门的重要经验。已有150历史,为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等企业供货,并在68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公司的美国嘉吉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彭国瑞对记者表示,嘉吉在全球1400多个办公地点都使用一套通用的风险评估工具,当某一项目的风险超出了可容忍的范围,业务部门就须取得总部特批才可以推进。

    但他同时承认,当进入一个新市场时,最令人头疼的还是文化差异。文化差异虽说起来简单,但背后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小到一个产品的名称,大到项目推广时采用的策略,都需要紧扣本地口味,用当地可接受的方式,才能够事半功倍。要做到这一点,聘用本地人才也是重要一步。

    嘉吉在去年9月刚刚以13.5亿欧元收购了全球鲑鱼营业品牌——挪威的EWOS。收购完成后,嘉吉不但保留了大多数EWOS的员工,其首席执行官也即将走马上任,领导嘉吉在全球的业务。

    联合石化则从人事经理,法律财务到业务和操作人员均实现了本地化。“本地的专业人才对当地的法律、税务规定和优惠政策才最为了解,而本地员工能解决文化差异问题,避免出现沟通障碍。”徐庆说。

    同样地,在中民投收购思诺保险的同时,也将整个团队纳入麾下,未动一兵一卒。

    除了环境和支点,海外市场投资成功的前提是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对此,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院长杨贤的看法颇具说服力。他指出,对于政府来说,长期的投资对于本国发展和人民至关重要,而这也应是走出海外的企业所关注的。

    “我认为合作就是相互信任,这包括取得当地人民的信任、雇员的信任、金融机构的信任。只有企业得到了当地民众和机构的认可,才可能获得想要的人才来管理公司,才可以追求长期的投资效益,也才能够获利。而有了信任,企业的发展将是一个良性循环。因此,企业走出去真正的含义是为了当地人民和发展做出贡献。”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编辑: 胡隽欣 )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5474128593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