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频道 > 正文
 
传统毛笔变身文化年礼“爆款”
2016年02月06日 09:09:22  来源: 新华社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新华社南昌2月4日电(记者 袁慧晶)春节临近,年货热销。在有“华夏笔都”之称的江西进贤县文港镇,返乡做电商的“85后”小伙子邹卿也赚了个盆满钵盈。不过,他卖的不是肉蛋禽、烟酒茶这些传统年货,而是一种有文化的特产——文港毛笔套装。

    “1月份销量环比增长17%,当月实际销售额接近50万元。”邹卿喜滋滋地告诉记者。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买文房四宝送长辈成为年轻人送节的新时尚。

    邹卿在几大电商平台上都开了网店,专营书法用品。而他网店中的一款名为“中国红”的文房四宝套装最受青睐,一个月卖了602套,成为当之无愧的“爆款”。

    顾客更是好评连连。“买来送长辈的,老爷子就好没事写写字,收到这个挺高兴,昨天就拿给老友们显摆去了!”一位蓝先生对到手的“宝贝”赞不绝口。

    2013年底,在外闯荡快10年的邹卿看到电商业的蓬勃发展,决心回乡创业。他把目光投向了家乡传统的制笔技艺,想“盘活”这门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

    据《赣东史迹》记载,文港镇的制笔历史已有1700余年,其制笔技艺在秦末由咸阳人郭解与朱兴传入。改革开放后,这里制笔业空前繁荣,文港毛笔曾被列为与“宣纸、端砚、徽墨”并称的“文房四宝”,有“笔不到文港不齐”的美誉。

    邹卿家也是制笔为生。爷爷邹炳泉掌握了笔杆制作技艺,爸爸邹国富在好几个毛笔厂做过装配。毛笔厂倒闭后,他们家从集市上买来材料做组装,组装后的产品多卖给熟客。日子谈不上富裕,却为家中老小的生活撑起了一片天。

    “但老一代人卖毛笔没有品牌意识,有钱赚就卖,甚至因为湖笔出名,许多文港毛笔还贴着湖笔的标签去卖。”邹卿首先明确的就是品牌意识——这不是湖笔,是文港笔。

    而之所以能成为爆款,离不开网店的良好口碑,首先是把好质量关。

    一回乡,邹卿就请来了笔头师傅。“毛笔讲究尖、齐、圆、健,毛笔好不好用,关键看笔头。”邹卿认为,其他材料都能买别家的,笔头得自己做,哪怕成本高一些。在文港镇,一个笔头师傅每天的工钱至少100元。

    打造“爆款”年货的秘诀,更在于丰富的产品线。

    以往毛笔都是一捆捆的插在笔筒里任人挑选,基本是单卖。邹卿想,人们买了毛笔后,往往还要去买纸墨砚,为什么我不帮着一次性配齐呢?于是,邹卿根据不同顾客在不同场合的书写需要,搭配不同的笔墨纸砚,形成了不同售价的毛笔套装。

    文港镇镇长吴绍云介绍,毛笔产业是当地重要的富民产业,而互联网的出现让文港人结束了“出门一担笔,进门一担皮”的生活,足不出户也能将毛笔销往世界各地。

    据统计,文港镇现有毛笔制作经营企业逾2200家,从业人员达1.3万人,占全国总从业人员的80%以上;毛笔年产近7亿支,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而近年来,镇上新增销售毛笔的网店达468家,线上销售占了近三成,而且仍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镇上10个年轻人就有9个在网上卖毛笔。”邹卿说。而他已经开始学习书法,希望通过了解毛笔文化、书法文化,让家乡的毛笔在互联网上走得更远。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编辑: 解婷婷 )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5475128708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