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民族、语言和文化
新加坡的国际化是它最显著的特征,这也是新加坡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及商业成就所赋予的特质。1819年1月29日,当英国人史丹福•莱佛士爵士(Sir Stamford Raffles) 把新加坡定位为贸易中转站后不久,这里很快就有了来自中国、印度、印尼、马来半鸟和中东的移民和商人,选择到此经商贸易或定居。
受到美好发展前景的吸引,外来移民纷纷涌入,同时也带来了自己的文化、语言、风俗与节庆。不同民族之间通婚及相互融合的结果,不仅造就了新加坡社会的多元化,更赋予新加坡生机勃勃、百花齐放的文化动力。到了19世纪末,新加坡成为了亚洲最具国际化的都会城市之一,国民人口主要由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土生华人(也俗称海峡华人)和欧亚人所组成。
今天,华人占新加坡总人口的74.2%,马来人为13.4%,印度人为9.2%,欧亚人与土生华人则占3.2%。不过,对许多非当地人而言,新加坡也是他们的家园,其中大约 20%的非当地居民是来自菲律宾、印尼和孟加拉国的蓝领工人。其余外籍人口是来自各个国家的白领,其中包括北美、澳洲、欧洲、中国及印度。
为了彰显多元种族的文化特色,新加坡采用了四个主要民族的代表性语言。宪法所规定的四种官方语言则分别是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然而,为了对马来人作为土生土长社群的尊重与肯定,新加坡特将国家语言定为Bahasa Melayu,即马来语。
由于新加坡使用的其他语言,尤其是各式马来语和华语方言,对在新加坡使用的英语类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类影响在非正式英语中尤为明显。新加坡的非正式英语,通常被称为新加坡式英语“Singlish”,它是许多新加坡人的身份标记,代表了一种混合的语言形式,是融汇了马来语以及华语和印度语的词汇。
在新加坡,几乎人人都会说至少两种语言,许多人更精通三至四种语言。大多数儿童自小就在双语环境中成长,当他们长大后,又学会了其它的语言。在受教育的居民当中,大多数人都能双语兼通。英语和华语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两种语言。英语是学校里的主要教学用语,而孩子们也学习各自的母语,以确保他们保持同根同源的传承。
而在不同的华人方言中,华语(普通话)替代闽南语、潮州话、广东话、客家话、海南话或福州话成为了受重点推广的语言。80年代,新加坡首次推行了华人“讲华语运动”,使华语得到推广。而在90年代过后,“讲华语运动”则主要针对受英语教育的华人为主。
当您规划畅游新加坡时,也不妨在行程中加入走访各大民族的文化休闲场所与宗教庙宇,了解新加坡多元社会背后的包容与智慧。无论您是随团同游还是独自探索,您都一定会发现,新加坡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原来如此丰富多彩,令人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