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频道 > 正文
 
文泉:为什么新加坡不显拥挤
2012年12月18日 08:09:06  来源: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世界上除了摩纳哥公国这个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国家外,就国家而言,新加坡可能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国家。在714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平均每平方公里大约就有7300人之多。这个数字还只计算了常住人口,不算短期逗留的游客。2011年,总共约有1300万人游客到访新加坡。

    但是任何一位到过新加坡的人都绝对不会觉得新加坡拥挤。恰恰相反,很多人都会问,新加坡的人都上哪里去了?因为,除了旅游购物集中的几个区外,如乌节路、滨海湾及金沙综合娱乐城,新加坡的马路上,很少看到人群如织的情景。新加坡也不像世界很多大城市,到处耸立着摩天大楼,除了滨海湾金融区外,新加坡几乎看不到很高的楼。映入眼帘的是大片的空地、森林、高尔夫球场,公园,即使在居民区内,也很少看到高密度的人流。

    归纳总结起来,主要可能是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使新加坡可以做到不拥挤、不零乱,不拥堵。

    第一,根据人的行为模式有序地设计和建设城市。

    新加坡城市规划对人的行为模式有深入分析,认识到除了居家生活外,一般百姓日常出行最主要有四个目的,即购物(包括就餐),休闲,工作和孩子上学。为此,新加坡政府在有计划的进行住宅建设时,把全岛的几乎每一个地铁站建成了一个不同档次的购物和餐饮中心,在社区里也设很多大大小小的超市、小商品交易市场、菜市场和食阁、大排档等,这样,绝大多数的居民可以在5至10分钟的步行路距间,解决日常购物餐饮问题。同时,政府在全岛开辟有300多个邻里和地区公园,每一个居民基本可以一出楼门,3到5分钟就可以走进一个公园。新加坡的50多个工业园区也基本建在居民区不远的地方,有些无污染的企业,离居民区甚至只有一步之遥。而绝大多数的中小学是邻里学校,就设在社区之中,家长可以步行送孩子上学。

    这样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实践,把居民的出行尽可能的本地化(localization)。避免让大多数人为了购物、餐饮、休闲、孩子上学等事进行长距离地出行,涌到某个固定的区域,在该区域造成大量人员的聚集和交通的拥挤。

    第二,开放式的城市建设。

    新加坡所有建有公共住宅的社区都是开放式的社区,没有围墙。更妙的是,所有被称为“政府组屋”的公共住宅楼的底楼大部分是透空的,也没有围墙,变成了公共活动区域。这样的开放式社区,使住在“政府组屋”当中的新加坡80%多的常住居民可以在社区里和住宅楼之间自由穿行,而不需要都涌到人行主干道上,形成大的人流。

    新加坡所有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不管是医院、大专院校,还是图书馆等等,甚至大部分的政府机关,也都是开放式的建筑。基本都没有封闭的大院高墙。人们也都可以在楼群间自由穿行。

    这种开放式的城市建设,最大的好处是为人们提供了无数可以选择的路径,把绝大多数的人从人行主干道上分流出去,从视觉上,形不成人头攒动,人流如织的现象。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编辑: 毕秋兰 )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0847124107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