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逼转型
在形势倒逼的推动下,转型升级成为越来越多温州企业的共识。
温州服装商会副秘书长陈琦翔表示,温州的服装企业正走在转型升级的前列。“主要的方向有三个,生产型企业的品牌化发展,技术升级和电商的应用。”
据了解,目前温州服装业中生产型企业毛利率约为5%~10%,而品牌销售型企业利率高达30%左右。因此,生产型企业向品牌商的转型前景十分诱人。
温州服装商会会长郑晨爱表示,今年开始筹划做自己的品牌,提高内贸的比率,未来不打算新接外国品牌代工的订单。
事实上,有此想法的不止郑晨爱一家企业。陈琦翔介绍,目前温州服装行业打算以高端男士服装和定制服装为主要的转型方向,品牌化发展将是未来的主线。
不过,转型升级的路并不好走。对于包括服装行业在内的大多数代工企业来说,转型做品牌商是共同的目标,但管理与人才配套很难跟上,而且渠道与宣传也是关键,这些并不是温州企业的优势。
陈琦翔介绍,做品牌的前期投入是巨大的。一般而言,做品牌应该从直营店开始塑造品牌形象,加盟店加速扩张。而成立一家直营店的成本要70万-80万,大的旗舰店甚至需要几百万。
同时,转型还需要面临库存的压力。“对于生产型企业接到单就做,没有库存压力,”郑晨爱表示,品牌企业则不一样,销售商不能看订单吃饭,肯定要提前备货。产品从研发、找厂家合作、下订单到最终发货,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需要对未来的形式有预判。而在备货周期需要较大的现金流,这也导致了品牌商的负债率要远高于生产商。
更为重要的是,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今年年初,郑晨爱曾呼吁,希望金融行业根据行业转型升级阶段作调整,提供低息免息政策建立产业转型提升专项贷款基金。但他也坦言,由于政府的财政压力也很大,这个基金成立的可能性不大。
事实上,温州民营企业转型已迫在眉睫,但转型与金融则相辅相成,环环相扣。陈表示,企业对未来市场的信心还是比较足,但目前温州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金改能否对融资环境起到改善的作用,与温州企业转型和“温州式投资”的前途息息相关。(叶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