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代》周刊6月24日(提前出版)一期文章】题:泄密的极客们(作者迈克尔·谢勒)
这位21世纪的“鼹鼠”不为自己手上的秘密要一分钱。他自视为一个理想主义者,崇尚个人主权和免于暴政。中国和俄罗斯间谍诱惑不了他,能激发其遐想的是网上政治哲学的点点滴滴,这种黑客心态发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留言板,在九十年代的聊天室里得到磨炼,最终在近些年的Reddit和4chan等网络社区逐渐成熟。
“公众需要确定这些计划和政策是对还是错。”爱德华·约瑟夫·斯诺登说。这位29岁的前国家安全局承包人在6月6日承认了美国历史上最重大的高度机密窃取活动。他向媒体爆料的文件揭示,有一个大型项目将美国国内电话通话记录汇集成一个数据库供反恐与反情报调查使用。另有一个名叫“棱镜”的计划使国家安全局得以获取谷歌、“脸谱”和微软等各大在线服务商的记录,搜寻外国嫌疑人的信息。
自称“自由论者”
美国建立国家安全机构是为了保护国家免遭外敌以及外敌所招募的间谍之害。斯诺登这样的二十几名本土电脑极客怀着关于世界面貌的乌托邦想法扰乱了这些设想。一如越战时期的反战抗议者宣称人的本性是和平而非战争,这些激进的技术爱好者认定,公开透明与个人隐私是自由社会的基础。因此,隐秘与监视是通往暴政的大门。泄密者认为,面对暴政,反抗是高尚的。
在香港一家酒店的房间里,斯诺登通过视频访谈既自豪又带着一丝安详地解释了其所作所为的原因。他把自己所揭露的监视体系称为“十足的暴政”,并提醒注意一旦现有的防护措施消失的话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他希望促成一场公众讨论来让信息获得自由。
三年前,驻守伊拉克的22岁陆军情报分析员布拉德利·曼宁为类似的大规模披露军事和外交机密行为做出了几乎一模一样的辩护。2010年,在非法向维基揭秘网发送了几十万份机密文件后,他写信给一位黑客朋友说:“我希望人们看到真相,因为如果不知情,公众就不可能做出明智的决定。”
跟斯诺登一样,曼宁表示,他最害怕的不是自己的所作所为会改变世界,而是它们对世界毫无改变。这两名年轻人都是在2001年9·11事件后的安保打击行动之后成长起来的。他们在网络上、在聊天室和虚拟社区中长大,而当时在聊天室和虚拟社区,这种反对权威、主张数据自由的思想正逐渐强化。他们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自称为自由论者,曼宁用这个词来描述自己,斯诺登则为罗恩·保罗竞选总统捐款。两个人似乎都并不认为自己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