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频道 > 正文
 
探秘新加坡排水系统——大坝调节 “小碗”不涝
2013年08月17日 14:31:38  来源: 海峡导报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滨海堤坝室内模型,便于对游客讲解原理

  刚刚过去不久的“西马仑”台风让厦门深受其害,厦门市区到处一片汪洋、内涝严重。导报记者在新加坡采访期间,新加坡公共事业局工作人员介绍:在上世纪60年代建国的初期,新加坡同样水灾频发。该局提供的资料图片显示,暴雨时整个城市几成汪洋之国,各种老式汽车在水中趴窝,不能动弹,极大地影响了市民的生活和出行。

  而如今的新加坡,却很少出现严重的内涝现象,即使个别地段有这种问题出现,也会很快得到解决。那么,作为一个年均降雨量达到2400毫米、雨量充沛的热带国家,新加坡是如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呢?

  号称城市蓄水池的滨海堤坝,就在其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这是新加坡解决洪水问题的秘诀之一。

  新加坡也自豪地宣称:自己是世界上拥有遍布全岛、系统性发展水道和水池计划的城市之一。

    秘诀:9个闸门7个水泵

  滨海堤坝是新加坡首个横跨滨海水道而建的水坝,长350米,由9个冠形闸门组成,它围出了新加坡首个城市中的蓄水池——滨海蓄水池,这是新加坡的第15个蓄水池,拥有全国最大及最城市化的集水区,集水面积达1万公顷,相当于新加坡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

  滨海堤坝是全面防洪计划的环节之一,它能有效减缓牛车水、驳船码头、惹兰勿刹及芽笼等市区低洼地区的局部淹水现象。

  滨海堤坝是怎么做到这点的呢?秘密就在于堤坝的9个冠形闸门。

  在新加坡水资源永续展览馆,该局工作人员通过堤坝模型为导报记者做了演示。而在馆外,就是横亘于海面的雄壮水坝,不少游客正被海天一色的美景吸引,流连忘返。

  工作人员介绍,滨海堤坝将蓄水池和大海隔开,防止蓄水池内的水受潮汐影响。当下豪雨而海水处于低潮时,闸门会降下,将过量的雨水排放入海。如果涨潮时降豪雨,闸门则维持紧闭。工作人员转而启动可在1分钟内排空一个奥林匹克游泳池容量的巨型排水泵,将过量的雨水排入海洋。当全部7个排水泵同时启动,整个过程只需要9秒钟。

    监控:实时讯息手机传送

  新加坡总理公署部长兼环境及水源部和外交部第二部长傅海燕,在接受导报记者提问时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她说,新加坡就好比一个“小碗”,雨量稍大就容易内涝,而新加坡恰恰是雨量很大的国家,热带暴风雨往往来得很急很快。因此,政府对这个问题非常的重视。

  她介绍,在新加坡,很多重要路段如乌节路等一带,地下管道都装有内部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管道情况,一旦有问题出现,就必须马上弄清:是因为垃圾堵塞还是雨量过大的问题?同时,还设有专门的监察人员,水涨到哪个程度,都会有讯息通知。她说,她的手机里就会随时接到这些讯息,以了解相关情况。

  在厦门,曾经发生过小区车库被淹,大量汽车泡水的严重事件。针对小区排水的问题,傅海燕部长说,政府近期专门制定了一部法律,要求建房子时需要做专门的排水设施。设施的标准,根据房子的面积、楼层都有具体的规定。在不少住宅区里还建有一定规模的蓄水设施,以防止海水涌入,造成水涝。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编辑: 朱永磊 )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08471251893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