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新加坡人的“水”文章
新加坡人不仅把水给管好了,更把水给用好了,可以说,这个国家做足了“水”的文章。
滨海堤坝就是一个管水、用水的典型,它既是“矛”,又是“盾”,它既排水,又集水。除了排洪外,堤坝另一个最重要功能就是收集淡水,之后再以先进的薄膜技术进行处理,以确保可以安全饮用。在2011年,滨海蓄水池连同榜鹅及实龙岗蓄水池,把集水区从全国一半的面积扩大到三分之二的面积。
新加坡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在建国之初,需要从马来西亚进口水,仰人鼻息。但是经过近50年的发展,新加坡不仅实现了水的自给,而且还有水资源可以出口,水务业领先全球,令人叹为观止。
1987年,李光耀说:“20年内,过滤和防污染技术可能有突破,届时我们能在滨海建堤坝,形成一个大淡水湖。”毫无疑问,新加坡做到了。
在新加坡,只要打开水龙头,自来水就可以直接饮用。其有四大水来源,新加坡人称为“四大水喉”,包括:国内集水区雨水、进口水、新生水(即高质量的回收水)和淡化海水。其中新生水能满足国内30%的用水量。到2060年,这个比例将达55%。
令人惊诧的是,新生水居然来自阴沟。新加坡有一个被称为地下高速公路的“深隧道阴沟系统”,负责回收每一滴用后水并进行处理和净化,家庭和企业的用后水,都会通过长达48公里的阴沟,送到樟宜供水回收厂进行处理,经过处理后,这种净度达国际标准的用后水就成为新生水的生产水源。
新生水主要为工业用途,不公开销售,但是鼓励公众品尝。到目前为止,公用事业局已经出台40多种标签设计的瓶装新生水,瓶子上印上亲善大使——活力水滴卡通,广受收藏者欢迎。
在滨海堤坝中央庭院的水上乐园,导报记者看到,大人正带着小孩在水中嬉戏,笑声阵阵。而在堤坝的绿色屋顶上,当地少年则在踢着足球。这就是新加坡人和水的关系,亲近而自然。(肖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