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频道 > 正文
 
张维安:保存客家文化,发展多元文化社会
2014年04月01日 09:07:30  来源: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图为台湾交通大学客家文化学院人文社会学系教授、客家文化学院院长、国际客家研究中心的张维安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3月30日电 客家族群是海外华人中分布最广的族群,也是海外华人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客家话的式微令人开始忧心海外客家族群的命运,以及海外华人文化的丰富性。在21日举行的南洋理工大学(“南大”)中华语言文化中心、人文与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海外华人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方法、理论、视域”国际学术会议上,台湾交通大学客家文化学院人文社会学系教授、客家文化学院院长、国际客家研究中心的张维安,发表论文“海外客家族群发展的集体趋势:客家话使用的考察”。以下是张维安教授接受记者采访的观点实录:

    客家文化丰富社会多元性

    拿美国来说,就是一个民族的大融合。多数人选择放弃自己的语言、文化,融入到大社会里面。这是过去很多政府执行的方式,认为全世界讲一种话就好了,不必要太丰富。其实语言本身就是其主权长久以来生活的智慧,文化却是体现一个种族面临各种自然灾难等现象时发展出来的生活智慧。这些智慧是日常积累的,不同的族群累积不同的智慧,为人类共同分享。如果允许不同的文化和主权都能把自己丰富的一面分享,对社会很好。长久以来,很多统治者和公共事务的人认为一种语言好管理。但是从美国来看,这是失败的。所以对于那些依然存在的少数族群,在制度上肯定他们就更重要,比如在大陆针对少数民族,在生育政策上扶持,文化上得以发扬。台湾也是这样,政府的公共投入很多。因而保留客家文化,对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是更好的。

    现在各个国家并没有保护客家文化专门的政策。在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印尼并没有特别针对客家文化保存的政策,基本上目前大的方向是忽略客家这一块。

    新加坡客家文化的保留

    文化有很多方面,这在语言上多少会有影响。因为语言上,你要跟别人练习,如果一个客家人碰到另外一个客家人的机会减少,那他们说客家话的机会就会减少。其他客家文化是否减少很难讲,像新加坡国民住宅的政策实施后,其实还是有很多人会走下来坐巴士与其他人相聚。这只是这一代人,下一代人可能就不会了。所以隔一代的影响还是会变化的。每个地方都有其公共政策,它是想把大家变成一种人,还是要有各种不同的文化并存,大家有自己的选择和可能性。

    政府不一定要拿多少资金把客家文化怎么样,但如果在税制、允许传播的政策上,让民间力量自己进行,也是好的。在新加坡,会馆投资很多与客家文化相关的产业、活动,从大陆邀请很多人交流,带过去做一些参观。通过经济活动,让文化活动丰富开展。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样是不冲突的。

    海外的客家文化保留更完善

    海外的客家文化,好像是一个时间胶囊,保持了其原来的状态,更加古老。在大陆的客家文化,不能说面目全非,但已经变得与50年代或清末时期大不相同了。可是在海外传统的文化保留得相当好。另外,海外保留的客家文化在会馆或早期的组织,除了文物或使用的工具以外,也是缺乏论述,没有新的论述。新加坡茶阳大浦是比较新式的会馆。

    应该说,最传统的客家文化在海外,其次是台湾,最现代化的是原乡。大陆的学者到台湾之外,说台湾保留了更传统的东西,到了新加坡就觉得就更古老了。一个文化的主体,往往变化最大的是在文化中心,变化比较小的反而在文化边缘。其实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客家人本身,别的族群也一样。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编辑: 李小雨 )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0606126337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