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新加坡频道4月15日电(记者 李小雨)新加坡管理大学—复旦大学治理和发展国际论坛近日在复旦大学举行。新加坡管理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助理教授高洋在论坛间隙,就自媒体对中国的影响、美剧在中国的流行等话题接受了新华网新加坡频道记者的专访。
新加坡管理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助理教授高洋接受新华网新加坡频道的记者专访。实习记者 胡倩摄
记者:我们看到,自媒体今天在中国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您怎么看待这种新型社交媒体在中国的流行?
高洋:自媒体是一个新的交流平台。在中国,我觉得它最大的作用是给了不同学历、不同生活背景和各行各业的人一个非常开放的平台,让大家对社会、对世界的了解不再依附于传统媒体。传统媒体比如说报纸、《新闻联播》、包括后来的说新闻节目、脱口秀节目,这些节目虽然越来越开放和丰富,但它们都是出自受过专门训练的媒体人士。而专业媒体在运作过程中,出于各种考量,会站在官方的角度来讲这些故事。相对来讲,自媒体实际上开辟了一个比较草根的媒体平台。
例如说,任何媒体在报道一个事件的时候都有很多新闻要素要顾及。而传统媒体和自媒体所关注的点可能会非常不一样。所以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来讲这个故事,讲的版本不同,大家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型的社交媒体可以开阔广大用户的视野,让他们对社会有多层次的了解。
记者:您怎么看待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动,还是一种竞争?
高洋:有一些传统媒体没有触及到的事件或新闻,由于自媒体的关注,传统媒体也会去关注和报道,并可能会由此推动一些政策和法律、法规上的调整。可以说在社会前进的过程中,自媒体和传统媒体共同起到了一个推动作用。
举例来说,近两年很多事情传统媒体一开始出于各种考虑没有报道。而有人在网上发的关于该事件的某一个帖子可能就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讨论和转发,这个时候就会促使官方媒体作出某种回应。因为如果你没有一个官方诠释的话,网上可能会流言四起,而这往往是官方更不愿意看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自媒体与传统媒体间有竞争也有互动。
记者:我们看近年来很多美剧在中国很流行,比如今年在中国很热的《纸牌屋》。由于中美间的文化差距,美剧可能不会让中国观众产生那么多思想共鸣,但确实在中国受到很多人的推崇和喜欢,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高洋:中国在2007年的时候,从数量上讲,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视剧生产国了。那个时候中国的电视剧年产量是500多部、将近15000集。这么大的产出量,也有很多相当不错的剧,再加上韩剧、日剧也在中国很流行,所以美剧前些年并没有正规的进口,直到最近才有一些商业视频网站开始购买版权。
早在十年前美剧刚开始在中国流行的时候,美剧迷的选择并不多。《老友记》和《欲望都市》大概是最红的两部了。但很快地,越来越多的美剧开始在国内的网络上“火”起来。我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就很好奇,为什么美剧在中国这么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志愿者”花时间跟精力来做字幕,不取分文,还热情满满?2009年我回到北京跟来自不同学校的80多位大学生做了访谈。大家都给了我喜欢美剧的各自不同的理由,但是每个人都提到的相同一点就是:美剧很真实!这个理由乍看之下很奇怪:你说《老友记》哪里真实,《绯闻女孩》哪里真实啊?很多都是明显搞笑的。所以我就一直在想,大学生所说的“真实”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知道,“真实”直译成英语就是“real”,但是电视剧是基于编写的剧本拍摄的,所以我在研究它所谓的“真实性”时,就着眼于两个层面。
首先从剧的本身来看,作为一个文化的文本,它的真实源于两方面:一个是故事,丰富多彩,什么样的题材都有。国产剧里一般看不到罪案剧、律政剧,医疗剧也很少。美剧里面这种类型的很多,而且拍得活灵活现,在细节上也很真实。很多敏感的题材,比如你刚才提到的《纸牌屋》,有关政治黑幕之类的都敢写敢编,人们就喜欢看这些,觉得很刺激;另外一个方面是人物的真实性。美剧的人物层次特别丰富,常常没有很明显的英雄和反派人物,很难看到纯粹的好人和坏人,大家都有“人性的污点”,这让观众更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情感上讲就觉得很真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