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频道 > 正文
 
印尼枪决外籍毒贩 佐科:司法主权必须得到尊重
2015年05月04日 09:14:27  来源: 环球时报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我可怜你,佐科”,在两名澳大利亚籍毒贩被处决后,有人把这条标语贴在了印尼驻悉尼总领馆的大门上。墨尔本《先驱太阳报》称赞这标语“简短却有力”,称“毒贩被杀”在澳大利亚激起公愤。文章说,在悉尼马丁宫,数百人28日晚为安德鲁·陈和苏库马兰守夜11小时,乞求他们平安,一名来这里献花的妇女说,“我们并不是要求他们不受惩罚,只是他们作为人,有权利活下来”。两名毒贩的家属在行刑后发表声明称,“过去十年,他们尽了最大努力改过自新,也一直在乞求怜悯,却没有得到”。

  墨尔本《先驱太阳报》说,在澳大利亚社交网站上,24小时内有超过5.4万人发推特参与“我支持怜悯”活动,超过5000人呼吁抵制赴印尼旅游。澳大利亚新闻网题为“现在该抵制印尼吗”的文章说,当澳大利亚人清早起来,看到两人被处决的心碎消息,很多人决心“此生永不再去印尼”,并在推特上留言说“此生不去巴厘岛”。澳大利亚航空公司CEO阿兰说,目前尚无迹象显示澳大利亚人开始抵制印尼游,相信多数澳大利亚人不会因此怨恨印尼人民。但文章也注意到,澳大利亚互联网上也有人觉得毒贩罪有应得:“我发现我很难从心底找到对巴厘九人组哪怕一盎司怜悯,你们是罪有应得,伙计”。

  “不要再害怕被说成是傲慢的西方人了,也不要再和印尼客气了,他们的做法无可饶恕”,在29日英国《卫报》网站上,该报澳大利亚籍编辑奥尔康激烈批评堪培拉之前处理此事时总对印尼客客气气,总担心给予过多压力反而会加速印尼政府执行死刑。但最终发现乞求是没有用的。在文中,奥尔康公然为毒贩求情,称被处决的50岁尼日利亚籍毒贩被捕时只藏有50克可卡因,42岁的巴西人有精神病,30岁的玛丽珍坚称自己是被骗藏毒,且他们都只是运毒者,而非制毒贩毒的主犯。她还指责佐科只为显示不惧怕外国压力而处死毒贩,完全是为国内政治考虑,至于抵制巴厘岛旅游,是个蠢主意,但消费权是老百姓手中唯一的权利。

  澳大利亚欺软怕硬?

  29日,澳大利亚罗伊研究所的文章指责印尼有“受害者政治”,称印尼总统佐科上周还笑着对外国投资者说“有问题就给我打电话”,现在国际社会要求他不要杀死毒贩,他却不接电话。文章称,受害者心态和利用此事挑动民族自豪感已让印尼与澳大利亚、法国、荷兰、巴西和其他多国的关系受损,佐科会为此失去外国投资。不过澳大利亚经济学家哈尔考特29日警告说,损失与印尼的经贸关系对澳大利亚来说绝对不明智,澳大利亚需要印尼。

  “不想吃饭?那喝一杯吗?需要计程车?或者来点毒品怎么样?”28日,澳大利亚人艾玛·雷诺兹撰文称,西方人在巴厘岛闲逛时总有人这样上来招揽生意,在印尼旅游,你会发现几乎到处都能找到毒品,在吉利岛,你很少能看到执法人员,可卡因却很好找,“混杂着野草、可卡因和蘑菇,保证送你上月球”。文章说,佐科只是想向世界展示他对毒品宣战的决心,这个国家每天有四五十人因毒品而死,虽然西方人质疑其数据的真实性,但在印尼国内,大多数人支持总统打击毒品。

  “如果按照现在的市值计算,8.2公斤可卡因起码值40万美元”,BBC19日说,2005年,当安德鲁·陈和苏库马兰试图把这么多毒品走私到澳大利亚时,他们满脑子都是钱,绝对没有想这么做会让数以百计的人丧命。文章说,可每当西方人在发展中国家遭遇类似境遇,西方总会先认定这些人是无辜的,而当地的司法是腐败的。此次印尼也传出审理案件的法官曾索贿10万美元换取轻判两名澳大利亚毒贩。文章反问道,美国自1976年以来每年处死超过1400人,澳大利亚怎么不管呢?

  浙江大学刑法研究所执行所长高艳东29日对《环球时报》说,印尼依据本国法律处死毒贩无可厚非,由于历史原因,亚洲国家对毒品零容忍,对毒贩的处置也更严厉。西方国家由于基督教思想、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对罪犯的宽容度高一些,而亚洲国家重刑思想更重一点,这也是文化观念的差异。

   上一页 1 2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编辑: 李小雨 )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06061277615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