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频道 > 正文
 
中新天津生态城:一个概念撬起一座城——访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法制局局长彭正阳
2015年10月21日 17:31:35  来源: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10月21日电(实习记者董雪 记者胡隽欣)中新双边合作联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和中新天津生态城联合协调理事会第八次会议近日在新加坡召开。这个每年由中新双方副总理带队会面的沟通机制,已经成为中新双边合作的典范。

    恰逢中新庆祝建交25周年,新华网新加坡频道近日走访了中新政府间第二个合作项目——天津生态城。生态城管委会法制局局长彭正阳在解读生态城发展历程时说,天津生态城是“一个概念撬起一座城”,它的诞生,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

图为中新天津生态城鸟瞰图(图片由中新天津生态城提供)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新政府间第二个合作项目,着力建设一个社会和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生态城市,这与苏州工业园等其他合作项目的定位差别很大。您认为,是什么促成了这项合作?

    彭正阳:这个项目起步于“生态城市”的概念,可以说是“一个概念撬起一座城”。

    从“天时”来讲,天津生态城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两国领导人从2007年4月提及共建生态城市,到同年11月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只用了短短7个月的时间。两国能够如此迅速地就项目选址、开发原则和标准等达成一致,一方面得益于两国在苏州工业园合作项目上取得的经验,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两国在双边互信、合作共赢方面有着坚实的基础。

    从“地利”来说,生态城选址在一片盐碱荒滩上,这就增强了它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方面的探索价值和意义。无论是新方提出的“三和三能”(“三和”:人与环境和谐,人与经济和谐,人与人和谐;“三能”:能实施,能复制,能推广),还是中方提出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三型社会,以及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样板,都是我们的目标。

    至于“人和”,我认为是中新合作的体制机制。假如没有中新两国政府间合作的体制机制,没有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生态城这么一座新城,无法在短短的七年时间里取得目前的成就。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经过七年的发展之后,生态城在哪些方面成果显著?

    彭正阳:可以说当前生态城的建设是取得了初步的进展。首先是对生态城市的概念有了比较具象的认识。

    其次,对生态城市的内涵进行了不同领域的探索,并形成了一系列经验。一是绿色经济的发展上,形成了文化创意、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聚焦发展态势;二是和谐社会建设上,基本建立了以品牌、高质、均衡教育为重点的公共服务体系;三是生态修复上,彻底治理了历史污染,打造了满城皆绿的宜居环境;四是在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上,进行了系统性探索。例如,绿色建筑方面,除了具体硬件建设,生态城也对绿色建筑的管理标准、规划设计、评价标准等软件部分进行了探索;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制定了总体利用率要达到20%的专项规划,并对太阳能光伏发电、地源热泵、风能等领域进行了结合性开发;水资源方面,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和水处理技术的开发和建设是重点,在雨水收集,中水、污水处理方面进行了探索;绿色交通方面,规划建设覆盖全城的慢行系统;垃圾处理方面,建立了分类收集、管道运输系统和餐厨垃圾处理系统。

    这些探索,在中国是具有开创性和领先性的。但是在这些技术的集成、应用以及方案的细化方面,要结合这个区域的特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还需要做进一步深入的努力。

 

廖俊文:把中新天津生态城打造成“安心之家”

贯彻生态合作:中新天津生态城一套指标体系践行数年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编辑: 解婷婷 )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54671283432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