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频道 > 正文
 
新加坡乒乓归化中国球员20年
2013年05月20日 08:12:34  来源: 东方网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在已经过去的北京和伦敦两个奥运周期,新加坡队一直是对中国女乒威胁最大的对手。从中国“输出”到新加坡的李佳薇、冯天薇、王越古更是在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中战胜中国队,爆冷登顶;而新加坡男乒一、二号男单高宁、杨子,现任主教练井浚泓与功勋主帅周树森都来自中国。以往国外乒乓球球队中“海外乒团”现象不算少,但像新加坡这样几乎全队都“Made in China ”实属罕见。

  巴黎世乒赛前,来自中国的三名小将陈丰、周一涵与林叶成为新加坡国家队最新成员的消息再次引发媒体关注。不过本次巴黎世乒赛,新加坡队的表现平平只收获一枚女双铜牌,头号女单选手冯天薇则在1/4决赛中早早出局,未能登上领奖台。随着李佳薇等老将的退役,新加坡队中刚到来的这三名小将在短时间内在成绩上并不能给予新加坡队多大帮助。

    花费14亿!庞大体育计划吸引归化球员

  1991年,23岁的上海姑娘井浚泓从国家队退役,与新加坡乒乓球选手黎仕汉结婚的她成为第一批落户新加坡的“海外军团”。1993年5月首次代表新加坡队在哥德堡第42届世乒赛女单第三轮比赛中战胜卫冕冠军邓亚萍,一战成名。2000年奥运会女单四强,被中国选手李菊击败止步半决赛。在女单第三、第四名次赛中不敌陈静,只差一步就能拿下奥运奖牌。

  “我和佳薇她们不一样,我是嫁过去的,嫁过去的时候可没说要打球。”说道自己来到新加坡的经历,井浚泓笑着和腾讯记者开玩笑的说道。她向记者介绍,当时新加坡乒乓球处于零起步的阶段,根本没有职业的运动员在练球,大家都是业余选手。队员们都是每天下班或者下课后练球,一个星期练两三次,而目的也只是为了“流流汗、锻炼身体”。

  “他们当时乒乓球总会也是很业余的,看到我这么高水平的运动员在新加坡,希望带带他们青少年选手。(之后)越打越收不住,也赶上了那个时期新加坡对体育的推动。那个时候新加坡政策上也开始放松了移民政策,鼓励有能力的人移民到新加坡。佳薇她们也是那个时候到新加坡的,其实当时乒总的初衷也不是说靠这些人来赢球。”井浚泓这样说道。

  井浚泓所说的“政策推动”是指新加坡体育理事会在2001年定下的卓越体育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了卓越体育、体育产业和全民体育三方面,当时新加坡政府希望在10年内使新加坡成为一个体育强国。为了支持这一计划,新加坡政府已经拨款3亿新元(约合14亿人民币)。

  “当时就是有新加坡的教练来我们省队‘参观交流’,后来有教练问我愿意不愿意到新加坡打球。”9年前到新加坡打球,曾获得亚锦赛男双冠军的高宁这样对记者说。而据腾讯记者了解,自卓越体育计划颁布后,新加坡体总在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田径等项目上大规模从中国队“挖角”,而由于国家一队不会轻易放人,新加坡队准找队员的范围多为省市队。

  和当初井浚泓嫁到新加坡无心插柳不同,这些年在“诱人”的政策背景以及参赛事机会的吸引下,李佳薇、王越古、冯天薇、高宁、杨子等一批在中国只能算是省队水平的运动员先后来到新加坡。

  在国乒二队时,冯天薇还曾经与丁宁住过一个房间。而后因为身体原因,冯天薇在国内高强度竞争中被淘汰。在刘国梁哥哥、前新加坡女队主教练刘国栋的“挖角”下,冯天薇来到了新加坡继续打球。

  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决赛,打头阵的冯天薇战胜丁宁,最终帮助新加坡队战胜强大的中国队夺冠,这是她曾经连想都不敢想的。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编辑: 余南 )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00001247333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