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频道 > 正文
 
新加坡乒乓归化中国球员20年
2013年05月20日 08:12:34  来源: 东方网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移民可买房 冯天薇们前仆后继

  伦敦奥运会,冯天薇为新加坡摘取女单铜牌,女子团体站上领奖台获得铜牌。据腾讯记者了解,女队3名选手奥运会后可以分享新加坡“奥运会百万新元计划”中的37.5万新元奖金。加上女单铜牌的25万新元,冯天薇一人将可独得37.5万新元奖金(合人民币约185万),不谈商业代言,这样的奖金收益放在中国也能堪比奥运冠军。

  虽然有了政府政策上的支持,但像冯天薇一样获得如此高奖金的新加坡“归化”队员却并不多,新加坡优厚的移民政策和完善的国民福利才是近年来吸引众多国内挣扎在二线队伍队员的重要原因。

  按照目前中国国内省队队员的标准,一个月的工资、补助加起来不过3、4千元人民币,拥有自己的房子恐怕想都不敢想。而根据新加坡移民政策,新加坡为公民提供房屋补贴,新加坡公民可低价购买政府租屋:购买政府租屋时享受低息贷款,还可获得政府提供的约4万元新币(约合20万人民币)津贴。

  除了在购房上享有极大的优惠,对于重视家庭的中国人而言,新加坡移民政策还有一条终极诱惑,那就是家属也可同时获得永久居民身份,这对于每一位新加坡公民都适用,冯天薇、高宁等队员如今都已在新加坡安家。

  有了这些政策作为保障,即便到新加坡打球不一定就能有高额收入,训练环境也比不上国内专业,还是有大批中国球员选择前往新加坡继续自己的职业生涯。

  “当时各方面还不是那么完善,退役后的工作安排也要自己找,主教练每个月的工资也就2、3万人民币吧,在新加坡这样的水平真不算高。”前任新加坡女队主教练刘国栋回忆道。而新加坡队另一名前中国籍球员高宁表示,普通队员的工资还远不如教练。9年前,高宁来到新加坡,成为新加坡男队的一员。最开始,高宁和队友们一起住宿舍,两人一个房间。对于身高有1米80的高宁来说,两人窝在10多平米的小屋绝对算是经历了“蜗居”时代。

  相比中国队有5层训练馆,几十名陪练、专业的技术分析人员和队医,新加坡队的训练条件也显得“简陋”。就在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前,新加坡女队全体前往台北进行备战训练,原因竟是“训练馆台子不够用”。

  “5个人训练,想用5张台子,没有!新加坡国家队训练馆一排4张台子,第2排4张台子,很窄,而且灯光不亮。男女队员在一个馆,只能各用两张台子,这样5个人没法同时练。”新加坡前主帅周树森这样告诉记者。另外新加坡国内也难以给高水平运动员找到合适的陪练对手,这也迫使新加坡女队当时远赴台北。“那边有一个能放10张台子的训练馆,我们可以用5张。中华台北队有几个男生陪练,我们自己也带了几个队员帮忙训练,这样每天能倒换过来,起码5天训练对手可以都是不一样的。”周树森这样说道。

  井浚泓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新加坡队员这样的“体育移民”和国乒推行的“养狼计划”没有太大关系。所谓的“养狼计划”,大部分情况是外派教练去执教,或者让国外的球员有机会到中国,和省市队一起训练。这个过程注重的是“交流”,并非转换国籍、归化他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编辑: 余南 )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00001247333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