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为创新领导者的答案是肯定的——专访新加坡管理大学校长梅雅诺
新华网新加坡5月11日电(涂艳)创新是当下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018上海财经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全球论坛中中新两国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交流城市创新创业发展等议题,引发观点的碰撞与交融,为论坛带来新思维、新格局、新收获。新华网就中国和新加坡乃至世界创新的看法对新加坡管理大学校长梅雅诺进行了专访。
新华网:梅校长好,您在2018上海财经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全球论坛上发表了关于创新的主旨演讲,从学术角度出发,您怎么看今天的创新发展?
梅雅诺:从学术研究人员的角度出发,在管理信息和管理科学技术方面,我想把创新分为三大类:第一,关于加工和产品工程学,就是再次创造或者改进现有的产品,让它变得更好,更上一个档次,满足大众消费者的需求;第二,以客户为主导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比如中国支付方式的创新,这是消费者所需要的;第三,科学方面所驱动的创新,包括生物工程、人工智能等,这类创新是科学研究的深层次,是实验室研究的范畴。
新华网:从世界范围来看,您认为创新要具备怎样的条件?
梅雅诺:第一,创新的首要条件是有足够的人才将基础研究和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第二,对知识产权足够尊重;第三,有良好的创新设计。谁都可以设计,但是具有吸引力的设计,才是真正把产品卖出去的关键;第四,企业不仅要了解本国的市场,还要了解国际的市场,真正理解全球的市场需求;第五,全球创新的网络整合能力。
新华网:您认为新加坡在创新方面有哪些优势?
梅雅诺:新加坡是很小的国家,人口只有550万,不能简单地和大国对比,但新加坡在创新方面还是有自己的一些经验可以分享。首先,新加坡在研发领域投资非常巨大。过去5年中,新加坡在该领域投入超过160亿新元,在2020年的五年规划中,新加坡预计将投入190亿元。大部分的研发投资集中在高端制造业、生物医药、健康、科学、城市解决方案、服务业和数字经济行业等方面,其中高端制造业占新加坡GDP的20%。其次,新加坡根据未来经济委员会的建议,推出新经济方案。过去2年在重构经济思维方面做了大量投资,包括国际化、新行业、企业创新能力、数字经济体等七大领域。再次,新加坡在技能再塑造上大量投资,提出未来技能方案。预计到2020年,技能再塑造方面每年投资10亿新加坡元,改变新加坡文化中的技能塑造,尤其对年轻学生来讲,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重新学习技能,成为技师,来适应科学技术变化的格局。
新华网:您对中国的创新有怎样的见解?
梅雅诺:我们看到中国制造2025方案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中国计划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实际上就是为未来提供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指明了未来创新发展的具体路线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将是重点创新发展的领域。
我觉得,第一,中国在加工和产品工程学的创新方面做得很好。中国制造业很发达,我去深圳,看到很多工厂生产效率非常高,让我印象深刻。第二,从我的角度来看,政府主导的行业创新动力会非常强劲。同时,我发现中国的消费者希望够获得更好的产品,只要这个产品有创意,他们就愿意接受。比如说移动支付,中国现在几乎已经是一个无现金的社会,你可以直接用手机支付。第三,一些国际公司想到中国来,利用中国开放的创新生态体系,不仅仅向中国销售他们的产品和服务,更要学习、利用中国创新的生态体系。所以中国是否成为创新的领导者,这个答案毋庸置疑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