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方面我一直感觉新马是‘二等公民’,几年才会入围金马一两个小奖。”陈哲艺说。如果不是在金马奖上偶尔获得一两个小奖,新加坡电影恐怕会更加默默无闻,甚至会被华人电影圈遗忘。
第50届金马奖颁布的当晚,结果迟迟没有公布,许多空版以待的媒体都把标题拟定为“《一代宗师》大赢家”。
然而,结果却宣告了这些媒体的自以为是——一匹黑马横空出世,勇夺最佳女配角奖、最佳原著剧本奖以及最佳新导演奖,刷新了新加坡电影征战金马奖的历史纪录,这就是新加坡新秀导演陈哲艺的第一部剧情长片——《爸妈不在家》(“Iloilo”)。
陈哲艺和他的《爸妈不在家》
认为《爸妈不在家》是爆冷获奖的人,恐怕对陈哲艺和他的作品都缺少了解。虽然年轻,陈哲艺却有多次征战国际电影节的经验,在新加坡电影界则是一颗冉冉升起的导演新星。
2006年,年仅23岁的陈哲艺就带着他的第一部短片《G-23》参加了戛纳电影节“世界电影展映”项目。三年后,他的《阿嬷》在第60届戛纳影展的短片竞赛中获得特别表扬奖。
在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他的作品“Haze”又获得最佳短片奖。
而这部获金马奖大捷的剧情长片《爸妈不在家》在国际上也颇有成果,2013年已经先后获得了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摄影机奖和第57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
这部投射了陈哲艺童年记忆的电影,以他儿时家中菲佣的故乡Iloilo命名。电影讲述了菲律宾保姆Terry和主人一家的故事。这种家庭题材的影片在新加坡也显得很小众,电影投资也很小,才花费50万美元。但过硬的短片训练,让陈哲艺的长片处女作出奇地平实自然,流畅动人,并以相当于450万元人民币的票房在新加坡创下年度第三高。
据了解,《爸妈不在家》迄今共获得21个国际奖项,并将代表新加坡参加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竞逐。
“其实我在写这部片子的剧本时,想拍成一个新加坡的成长三部曲:第一部是小孩子,第二部是少年,第三部就是刚刚出社会的大人。”陈哲艺说。
鉴于新加坡的电影风气,陈哲艺拍完《爸妈不在家》时压力很大,甚至曾经考虑从事教职,不再拍电影。此番获得金马大奖后,陈哲艺的创作激情又回来了:“这部电影我花了三年,希望下一部不要太久,两年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