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频道 > 正文
 
记者探访停工后寂静的缅甸密松水电站
2014年01月03日 07:37:02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当地失去数万就业岗位

  记者随后来到位于密松水电站工程项目部旁边的移民新村。这个建设在伊江右岸的移民新村是昂敏达村,共有325户,而伊江左岸还有约85户移民被安置在玛丽洋村。据程中华介绍,这400多户约2000多人的移民主要是密松坝区范围内的村民,需要先行安置。

  移民新村早在2010年就已经建成,整个移民新村多数是两层框架结构的高脚木屋,每户都有独立的院落,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村民,在木屋的基础上修建了水泥墙体,在院子周围种上经济树木、果树和花草。移民新村开通了宽阔的水泥公路、自来水,24小时免费供电。

  记者参观了新村的学校和医院,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条件在缅甸国内都属一流。学校不仅接纳移民村的学生入学,附近许多村庄的学生也来这里上学。该校老师多常达告诉记者:“密松历史上只出了3名大学生,建起昂敏达村学校以后,每年都有学生考上大学,今年就考上了5位。”

  昂敏达村克钦基督教浸信会牧师拉瑞告诉记者,一些村民原先在山上种植果树或旱稻,搬进新村后缅甸政府分给他们的土地距离很远,土地质量不好,工程停工后,不少村民偷偷返回库区,继续种植果树和旱稻,或者到伊江周边河流从事淘金等活动。

  程中华告诉记者,因项目搁置导致很多人失业,移民生计出现问题,公司在自身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每月为移民发放大米,共计已经发放1000多吨,受到村民们的欢迎。如果密松项目在建的话,高峰期直接就业岗位就有几万个,服务业等间接就业岗位数更是无法估量,公司要求尽可能地使用本地员工。

  “以前,工地附近店铺林立,商业、餐饮业十分繁荣。然而密松工程暂停后,不仅附近的店铺生意惨淡,原先在项目上工作的村民也失业了”,在工地附近开店的敏塔告诉记者,“村民其实并不反对建设水电站,大家更关心的是生计和安全,建设一个安全的、能让我们用上电的,还能带动就业的水电站,我们当然欢迎。”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编辑: 雷东瑞 )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0606125949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