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频道 > 正文
 
“中国建造在新加坡”专题一: 新加坡地铁线上的中国建造者
2014年07月09日 14:31:28  来源: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豆腐”加“石头”的挑战

    有人曾将新加坡的地质条件形象地比喻为“豆腐”加“石头”。岛屿南面地底以海泥为主,土质松软;北面则多花岗岩,经过地质运动形成夹层褶皱;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一层软一层硬的“夹心地层”。目前在建的工程中,中资企业啃下了不少“硬骨头”。例如大士西延线的工程大多处于夹心地层;而贯穿南北的汤申线,也有80%的施工区域处在地质较硬的复合地层,中间段又穿过新加坡最繁华的商业区乌节路,地下管线错综复杂,施工难度可见一斑。

    据了解,复杂的地质条件对工程的技术要求很高。一不小心很容易出现事故。同时也要求承包商具备很强的施工进度把握能力,因为一旦延迟,将大幅增加成本,甚至出现亏损。

    考虑到项目的重要性和工程难度,中铁十一局集团特别委派副总经理李小红担任两个标段的项目经理。据其介绍,针对大士区的地质条件,公司采用了创新式的盖梁壳浇注砼技术。“按照传统方式,盖梁施工首先要加固地基,然后做好支架,立模,现浇砼,成本高又费时。在大士西延线上,我们采取了预制盖梁壳,吊装就位后灌浇砼的施工方法,虽然工艺要求大幅提高,但成本却降了下来。”

    实际上,对经验丰富的中资企业来说,技术上的难题并不难解决,更大的困难则来自于市场、文化的差异。新加坡是高度发达的成熟市场,对工程的软性要求非常高。包括环保、噪音控制、安全标准都要精益求精:搭一个脚手架、砍一棵树要报多个部门批准;每一个排污口都有环境局的摄像头实时监测;一旦因为噪音投诉马上会被停工等。近年新加坡多发伊蚊传播的疾病,因此施工期间的积水也受到严格监控,据了解,一个工地整个工期下来仅灭蚊费用就要200余万人民币。

    上海隧道新加坡分公司总经理金爱平在接受新华网新加坡频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投标的时候就要把所有因素都考虑进去,这要求公司对市场非常熟悉。因为一旦不了解运作体系,低估了项目的风险和程序难度,都会影响工期并最终导致赚不到钱。 ”

    他透露,要在新加坡这个质量、安全以及环保标准极高的市场高质量完成任务,除了技术实力外,适应能力也是硬功夫,“我们的项目主管基本都是本地人,非常了解当地的市场和规则。”

    另外,数据显示,中铁十一局新加坡分公司项目管理人员中,当地员工占到近6成。中国水电新加坡分公司共计28人的工程师团队中,有23人是新加坡籍。据了解,这一现象在当地中资建筑工程类企业中非常普遍。

    在新加坡市场,中国企业也逐渐开始从建筑承包商转型为建筑服务商,从承包工程领域向上游的咨询设计服务领域拓展,例如中铁五局的拿下的汤申线T209标段,就囊括了从设计到施工的全部工程。

    在郑超看来,中国建设企业要实现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转型升级,最重要的是提升实力,除了技术以外,还要不断提高管理以及适应能力,融入当地市场。“对外承包工程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最成熟的模式。从发展中国家走到要求严格、竞争激烈的发达国家,对中国企业是一种挑战。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苦练内功,属地化经营也是必由之路。”他表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编辑: 李小雨 )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06061267259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