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频道 > 正文
 
新加坡:居者有其屋 以房养老途径多
2013年11月18日 08:58:06  来源: 广州日报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居者有其屋

  90%住户拥有组屋产权

  公积金局为买房、养老搭建了平台,以房养老的房又从何来?新加坡有其独特的做法,其中,新加坡建屋局的角色举足轻重。

  在新加坡建屋局展览厅,一块巨幅黑色LED屏幕记录了HDB的光辉岁月:2008年联合国公共服务奖、2010年联合国世界人居荣誉名册奖……然而,这份荣誉来之不易。

  1961年5月25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考验着刚刚取得自治2年的新加坡政府。大火过后,16000多人无家可归。然而,1周之内,6000人就住进了新房;9个月后,更多家庭陆续搬入5座坐落于原址上的新组屋。

  对此,建屋局功不可没,它成立于1960年2月1日,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早期的严重“屋荒”问题。1961年,建屋局制定第一个5年建设计划,目标是建成50000个单元的低价住房。1964年,居者有其屋计划应运而生,4年后,政府允许购屋者动用公积金购买公共组屋,为此计划添上翅膀。

  计划没有经济实力支撑只是一纸空文。为此,政府资助建屋局运作贷款,同时每年为建屋局提供津贴以弥补推行公共住屋的赤字,建屋局同时也向银行贷款。建屋局有了充足的经济实力以大展拳脚。

  针对新加坡公民家庭,政府根据不同人群、不同家庭情况提供各种类别的购屋津贴和购屋计划,从而“房屋价格低廉、人人负担得起”。建屋局还为合格家庭提供多达两次优惠利率贷款,偿还期高达25年。

  新加坡公民年满21岁,每月家庭总收入低于5万元,便可申请贷款和直接向建屋局购买组屋。

  如今,居者有其屋已从计划变为现实,建屋局建设、管理的产业达到近950000多个单位(包括一房式到五房式,小型公寓,其他房型及产业),成功为新加坡380万居住人口中约84%提供组屋,其中94%的住户拥有自己的组屋。

  “一个国家能够为这么多的人民提供适当的栖身之所,让他们拥有自己的住屋,的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国为它是个光辉的例子,可资其他国家借鉴,所以它胜利了。”联合国生境新闻处主任 Ms Jane Nyakairu 高度评价了建屋局的突出功绩。

  新加坡政府鼓励公民购买能力范围内的组屋,组屋平均售价约从55万~190.5万元不等。根据建屋局提供的数据,目前四房式组屋最为普遍,占到41%的比例,平均售价约是150.5万元。

  时任国家发展部部长马宝山说,建屋发展局为年轻夫妇提供组屋的购屋津贴,帮助他们获得住房的“第一把钥匙”;当他们年老时,政府再把“第二把钥匙”交给他们,即各种从组屋套现的选择,以确保他们在退休后仍有收入来源。

  方式一:小型公寓

  量身定制的养老住宅

  对于那些已拥有公寓/房产的居民来说,小型公寓计划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套现的方案:卖掉他们的大公寓/房产,搬进小型公寓,以提高退休收入。小型公寓计划实施于1998年,为年长者们(至少55岁)寻求独立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一个额外的住房选择。小型公寓的屋契相对较短,仅有30年,因而售价普遍都能让老年家庭负担得起。

  小型公寓是专门根据年长者的需要而设计和建造的。现有户型分为35㎡和45㎡两种。小型公寓搬进来便可以住,辅助老人行动和独立生活的设施齐全,比如安全防滑地砖和警报系统。小型公寓通常位于便利的地点,居民能够轻易地享用各种设施和公共交通。社区的公共设施也为年长者们提供了基本的支持和服务。

  在2012年~2013年财政季度中,由建屋局管理的小型公寓达到近3000间。72岁的老人陈水玉(音译),6年前申请了老人公寓,等了3年才搬到了女皇镇的小型公寓。

  陈水玉对小型公寓很满意,室内地板防滑,进门处是缓缓坡度,方便轮椅通行,洗手间位于卧室和厨房中间,两扇门连通两处。房内安装扶手杆,至少装有3个警报拉线,老人跌倒或遇到紧急情况可拉响警报,寻求协助。

  陈水玉热情地演示了警报系统,警报声响清脆,能瞬间引起注意,随后陈水玉迅速关闭警报,以免谎报警报,消费爱心。

  陈水玉说,她现在很忙,时间不够用,上上网,看看电视,到楼下运动运动,还教附近老人做手工艺,“他们称呼我,陈老师,陈老师。”其他老人催促她快快教学。忙碌的她,不觉得寂寞,有时找老朋友叙旧,有时也和新结识的朋友聊天。

  她说,在小型公寓住得不错,购物方便,前往综合社区医院看病,只需出很少一部分钱,还有医保卡。楼下的社区中心,对老龄人士(55岁以上的老人)开放,可以做物理治疗、中医按摩等。社区中心负责人说,有不少老龄人士前来。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编辑: 李小雨 )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06061257172791